日前,《2019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简称《指数报告》)在京发布。《指数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所团队研究编制。
《指数报告》指标体系有三个:“研究前沿热度指数”“高被引科学家份额”“基础前沿研究突破性成果份额”,三个指标得分之和得出了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
该指数及其构成旨在揭示全球城市在基础前沿研究方面的全球同行关注度、科学家在全球同行中的影响力、全球城市在重要突破性成果中的贡献度。报告选出了全球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排名TOP20城市,展示了全球主要城市的基础前沿研究科研格局。
中国基础前沿研究排名第二
《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全球排名第二,仅落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则分列第三、第四和第五。
美国在三个分指标上均排名第一。中国除在高被引科学家份额方面排名第三,其他两个分指标均排名第二。英国的高被引科学家份额排名第二,其他两个分指标均排名第三。德国在三个分指标上都排名第四。
在高被引科学家方面,美国有来自140座城市的2634位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占43.33%的份额,远超其他国家。英国和中国分别有548位和482位高被引科学家,分别来自38座和28座城市。中国在高被引科学家份额指标中得分低于美国和英国,与美国差距较大。
中国4城市入选TOP20
在全球主要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TOP20城市中,美国有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等10座城市入选,占了一半席位。其中波士顿、旧金山和洛杉矶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五。
中国有北京、上海、南京和合肥4座城市入选,其中北京位列全球第四,上海位列第六。
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排名第十和第十二位。
美国有13座城市进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TOP20城市,英国有2座城市入选,中国只有北京1座城市入选。全球共有5座城市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超过100位。
中国在多个学科领域排名居前
根据学科领域全球主要城市基础前沿监测指数,在九大领域中,北京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物理学领域,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等6个领域排名均列全球前三,在生物学领域、生命健康领域、空间科学领域表现较弱。
上海在生物学领域,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排名均为第五,在物理学领域排名第六。
南京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物理学领域,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等3个领域分别排名第四、第七和第十。
合肥在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两个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二。(郑金武)
《中国科学报》 (2020-01-0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