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杜慧滨 宇文慧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9-4
选择字号:
顾培亮:拓荒之智、报国之心、育人之情

 

顾培亮先生生前照,摄于2015年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杜慧滨 宇文慧

8月19日0时53分,在我国的科技星空中,一颗明星猝然陨落。我国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工业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现管理与经济学部)原副院长顾培亮因病医治无效,安详地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4岁。

8月21日,顾培亮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等100余人含泪目送先生最后一程,沉痛悼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和师长。人们如此称颂顾培亮——先生以“拓荒之智、报国之心、育人之情”,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生!

拓荒之智

完成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著作

近日,记者拜访了顾培亮的夫人、已经85岁高龄的陈云路。陈云路1955年留学苏联,1960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南开大学任教,并于1963年与顾培亮结为伉俪。

陈云路告诉《中国科学报》,当时丈夫在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任教,工作地则在四川。直到1979年,顾培亮调入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两人才结束了16年的两地分居生活。

据《天津大学人物志》(1992年11月)记载,顾培亮1935年1月出生于上海,195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矿专业。此后,他在苏联专家阿·伊·阿尔先捷也夫的指导下,在本校攻读副博士学位,并于195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9年,顾培亮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的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并负责三峡水库大坝的风化砂用料开采方案设计。1962年,他发表在《煤炭学报》上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内最早应用运筹学理论处理矿山运输和采装运输工艺配合的研究成果之一。

1979年,顾培亮调入天津大学工作后,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副院长等职。

陈云路回忆,夫妻团圆后,顾培亮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

在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顾培亮建立了“系统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出版了《能源系统决策》以及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著作《系统分析》,该书为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一套具有通用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方法,获得了原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他在1998年出版的《系统分析与协调》一书,成为国家“九五”重点教材。

顾培亮还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并担任其中《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系统工程》篇的副主编。从1990年开始,他还系统参与了筹建我国工业工程(IE)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

“早在多年以前,顾先生的《系统分析》就已成为系统工程领域的经典教材。”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首任主任张维表示,顾培亮不仅对天津大学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这两大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后者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报国之心

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顾先生1980年后开始从事能源与资源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满怀报国之心,殚精竭虑、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霍宝峰说。

顾培亮去世后,弟子们为了缅怀恩师,赶写了一篇题为《树不攀高自成林》的追记文章。文中提及不少他的贡献。

1983年,顾培亮作为原国家科委重点科研项目“国家中长期能源模型”的组织者,提出“能源供应系统模型”,为我国其后20年的能源结构及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应邀参加了“国家十二个重要领域的技术政策研究”中关于能源技术政策的研究,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2000年的中国”的研究工作,为国家制定“21世纪中国的经济方针”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顾培亮先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资源系统动态对策理论和方法”、原国家环保局“七五”攻关项目“城市污水资源化研究”、原国家科委资助的国家“七五”重点软课题“京津水资源政策与管理”等,建立了资源系统分析范式和方法,为我国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指导。

育人之情

使学术后来人受益终生

“先生一直坚持因材施教的全人育人理念,他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方式给人以鼓励、帮助和指导。”受访中,无论是顾培亮的同事还是学生,都表达着一样的感受:先生有着超乎常人的谦和。与他交往越深厚,越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独有的睿智和人格魅力。

顾培亮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杜纲回忆,刚入学时,自己的英语是短板,顾培亮为了帮助她尽快适应,特意派她参加国家委托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全英文授课的“中加班”。经过半年的历练,她的英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先生爱生之心可见一斑。”

“先生学养深厚、淡泊名利。”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义青曾师从顾培亮攻读博士。他告诉记者,顾培亮教会了他协商对策、冲突的协调等系统协调理论方法,对他的工作,尤其对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给予了重要帮助。

“先生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健谈,每次总是把科研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为我们指点迷津。在学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总能得到先生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党委书记马寿峰说。

40余年的教学历程,顾培亮培养了博士生8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为我国管理领域的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几十年来,顾培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被原国家科委、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联合评为国家十二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先生之名,永留人心。

《中国科学报》 (2019-09-04 第5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