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大学新生考试现场
■本报记者 王之康
最近一周时间,全国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一批“萌新”。为了让这些新生顺利融入大学生活,同时也为了让家长放下牵挂的心,各高校可谓绞尽脑汁、花样频出。而这些举措,也必将给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留下一段别样的记忆。
入学就大考,简直太“南”了
当南开大学4000多名本科新生还沉浸在刚刚入学的喜悦中时,一场全校统考已“徐徐走来”。
8月26日,该校在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的73个考场同时启动近年来首次面向本科新生的全校统考,设数学、英语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长100分钟、满分120分。
这些考题是南开公共外语教学部、数学科学学院统一命制,难度略高于高考,其成绩将用作二次选拔初试、英语分班、部分大类专业(如外国语言文学类)分专业的参考成绩。
在该校看来,统考作为全校性的摸底考试,克服了不同省份考生试题不同没有可比性的困难,同时能够督促新生在高三暑假劳逸结合,但不少学生却直呼:简直太“南”了。
当然,除考题有些困难外,此次考试也能带来一定的“实惠”,即专业选择不再是“高考定终身”。
据了解,从2018年起,南开开始实行以学科为单位的适度大类招生,既能帮助学生切实地感受所学专业,又能避免“大类”过大造成专业针对性差的问题。
因此,南开“5+3+X”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部分本科专业采用新生入学后二次选拔的方式,学生可通过考试进入高水平人才培养特色班和新增本科专业学习。
同时,为了让2019级新生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南开今年还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举措:新增宣讲环节,帮助新生充分了解各选拔项目的培养特色、选拔程序、录取标准及管理办法;报名时间从去年的入校前调整至入校后等。
新校区与新生更“般配”
在今年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新生中,有一个学院的新生尤其“幸运”,因为他们成为了该校第三个校区的首批“主人”。他们就是南航民航学院/飞行学院的新生,这处新校区并没有在南京市区,而是在江苏溧阳。
在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学生们就一直被激动、兴奋和自豪的情绪所围绕,因为他们发现,这就是梦想中的大学。
正如南航天目湖校区管委会主任江波所说,该校区参照国内外一流大学校园的标准规划设计,按照“人本化、园林化、信息化、特色化”要求,打造教学、科研、生活共享联通的一体化空间。
在教学支撑方面,该校区重点打造了智慧型多媒体教室,建设了新一代标准化考场,录播、互动教学等信息系统,支持跨校区同步教学、在线学习、远程督导,还建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教学行为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等。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智慧校园”的存在:学生宿舍入口,全部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寝室、教室、办公室、各个楼栋,全部使用上了电子门禁系统;在食堂就餐可以刷脸支付;教师乘坐班车或因上课需要住宿的,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预约。
周到服务既暖心又暖胃
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新生王茂隆在报到当日迎来了18岁生日。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学长学姐们亲手为他做了生日蛋糕。
“这是我们用天津大学教给我们的知识做成的蛋糕,是我们在实验室亲手做的。”参与蛋糕制作的孙艺洁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一门必修课“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的实验内容就包括通过蛋糕制作,了解物理蓬松面团的物理蓬松原理,掌握物理蓬松面团的调制、烤制方法。
此外,不少高校还在绿色通道方面提供了更多周到的服务。
今年,北京科技大学约有1/4新生申请了绿色通道,在暑假期间的线上报到环节,该校有意收集、汇总了学生们的生活、学习需求,然后进行相应配给。新生报到当天,申请了绿色通道的学生便可以在现场领到价值750元的一份“大礼包”,其中涵盖了插线板、台灯、洗漱用品等学生们之前想要的物品。
同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绿色通道也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为申请助学贷款的新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装有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爱心大礼包”等,让新生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中国科学报》 (2019-09-04 第2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