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杨安 梁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科学新闻杂志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28
选择字号:
架一座文化桥 筑两岸中国梦

两岸青年学子在孔庙前诵读《论语》。杨安摄

 

■本报记者 王之康 通讯员 杨安 梁芳

作为一名大学生记者,台湾清华大学本科生吴亚璇一直都有个梦想,就是能到祖国大陆,亲自用眼睛去看、用笔去记录、用相机去定格、用文字去表达。

不久前,她终于如愿以偿——通过“发现:齐鲁文化&台湾文化”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吴亚璇与来自中国文化大学、成功大学、虎尾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金门大学、远东科技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30位师生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两岸文化交流之旅。

实际上,这项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的活动,自2017年7月起已在山东、台湾举办了四届,共有来自海峡两岸19所高校的90多名师生参加。

此次,围绕“体悟传统文化,感受现代科技”“追踪历史古迹,感受沂蒙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我和黄河文化零距离”“电影文化与传统书法”等主题,两岸青年学子共同来到青岛、临沂、曲阜、东营等地,传承爱国精神、体悟传统文化。

在临沂,参观完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了解到“红嫂第一人”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等众多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嫂事迹,台湾高苑科技大学硕士生赵信杰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个无所畏惧的农家哑妻,向正义敞开伟大的胸襟和心灵,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喂救八路军伤员,这种大仁大义和至善至爱,这份慈母柔情和爱国情怀,让人动容。沂蒙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里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军爱国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看到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里陈列的手铐、皮鞭、老虎凳、水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舒丽珊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不知道有多少先人曾遭受这番折磨,有多少战士倒在血泊之中,有多少烈士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献出生命!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发愤图强。”

要想体悟传统文化,孔子故乡曲阜是必到之地。

“以前,我只在课本上学习过儒家文化的相关思想,这次通过参观考察孔府、孔庙、孔林,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精髓——仁、义、礼、智、信的理解。”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张宇和说,大家还穿上汉服,两手抱掌前推,身子前倾,完成了庄严的拜师礼,这一过程让他感到对父母、恩师的无限敬意。

在东营黄河文化馆,两岸青年学子还通过甲骨文、编钟、活字印刷等文物展品以及影像资料,了解了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历史、人文特色。其中,最让中国文化大学本科生黄大容震撼的,要数影像中展示的壶口瀑布排山倒海的气势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文化。”黄大容感叹道,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回顾为期七天的交流活动,吴亚璇有感而发,不禁写下三行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两岸莘莘学子聚石大,

青岛曲阜临沂东营游,

情谊长存共筑中国梦。

正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所说,研学营已经成为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了解研究齐鲁文化和台湾文化的良好平台,为畅通两岸高校间的文化交流与促进齐鲁文化、台湾文化在海峡两岸广泛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未来两三年内,学校还将举办4到6届活动,继续围绕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等主题,以调研报告、新闻报道等形式传播两岸文化。”姚军说。

战鑫杰、卢丽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9-08-28 第2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