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梁康
浙江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
随着现象学的发展,现象学方法论的独特性问题成为了一个日趋突出并亟待解答的问题。胡塞尔本人曾对此做出过断断续续的思考与论述,并提出过“现象学的现象学”的概念以及以此方式进行的“批判的批判”的现象学纲领。在其撰写德文版《笛卡尔式沉思》的过程中,胡塞尔委托芬克撰写了一个全新的第六沉思,专门论述“超越论的方法论的观念”。由芬克所撰写的《第六笛卡尔式沉思》是对超越论现象学的方法论及其局限性的反思,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的现象学运动。《第六笛卡尔式沉思》事实上构成了整个现象学运动的一个转折点,至少成为了一个里程碑。
——《超越论现象学的方法论问题——胡塞尔与芬克及其〈第六笛卡尔式沉思〉》,载《哲学研究》,2019年08期
曹永国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古典学术研究历经追求真知、正义与全德实践的学术奠基,转入内在理想自我实践的学术志趣,达致超验性信仰之光的学术虔诚。这是一种由外趋内的追求崇高的精神阶梯与学术逻辑。它确立了学术研究的古典传统,捍卫了学术伦理的绝对价值。在此,学术研究表达一种照看自我的精神志气,一种追求真理、成就崇高的精神修炼和精神境界,意在将自身提升到一个宏伟的世界视域。这是一种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学术生活方式,它将追寻真理和自我理想及其实践统一起来,即学术研究是研究者自我生命的神圣追求。
——《学术研究之古典意蕴:自我照看的崇高追求》,载《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09期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清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与前代相比具有两个不同的特点:首先研究者必须要考虑清朝区别于前朝的民族统治特点,融合了不同族群的特色;其次是晚清遭逢西方势力的全面渗透,其思想文化的特质深受这种变化的影响。概要而论,清代思想文化主要受到清末“民族主义”、民初启蒙论、当代科学单向传播论、中国存在着“早期近代”因素等观点的影响,以及概念史、阅读史等前沿方法的熏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其面相,需要具体加以分析。
——《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形成与转换》,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孟建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传统的科学哲学和“另类的”科学哲学分别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学术研究范式:前者属于“知识论”的研究范式;后者属于“文化论”的研究范式。二者的共同缺陷和偏颇是,都没有将科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其结果是,前者切断了科学知识的文化之根来理解科学,变成一种没有文化内涵的科学哲学;而后者则切断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深刻关联,变成一种没有科学内涵的科学哲学。要使科学哲学从根本上摆脱现有的困境,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关键是,要在二者之间构建一种既不同于知识论又区别于文化论的研究范式,即“科学文化论”的研究范式,从而走向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科学哲学,又区别于“另类的”科学哲学的第三种科学哲学,即“科学文化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现二者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达到新的综合,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和纠正二者的缺陷和偏颇,从而实现新的超越。
——《走向第三种科学哲学》,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05期
任剑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从全球视野看,当下的热门话题“中西之争”,其实是更长历史、更大范围的“东西之争”的一个构成部分。在巨观历史的视野中,只有东西之争,没有南北之争。东西之争在不同时期聚焦不同,但贯穿文明社会以还的长时段历史。“东西之争”因此与全球史的历史演进完全重合。从全球史角度看,东西之争的历史成像依次为波斯与古希腊争战、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社会对阵、东欧与西欧较量、中国与西方竞争。目前的中西之争已经从此前的虚像变为实像,由中国问题变成全球问题。但这一呈像的近景必须在由远及近的全球史进程中才能呈现全幅图景。从东方视角看待中西之争,中国能否在竞争中战而胜之,促使人们从东西之争的规范视角、更高站位寻求答案。
——《“中西之争”的全球史呈像》,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中国科学报》 (2019-12-25 第3版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