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月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6
选择字号:
于细微处见精神
——孙承纬与《爆炸与冲击》二三事

 

2010年6月,孙承纬参加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孙承纬返校留影。

1982年8月,孙承纬一家与父母合影。

■曾月蓉

尽管现在大家都尊称孙承纬老师为孙院士,但我们还是习惯叫他孙老师,感觉这样称呼更自然,也更亲切。

孙老师兼任《爆炸与冲击》编委会的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至今已整整20年,其间历任编委、副主编、主编,现在是刊物的荣誉主编。20年来,孙老师一直十分关心刊物质量、热心刊物工作,为刊物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子曰:为大于其细。作为《爆炸与冲击》的一名普通编辑,从我和同事们的亲身体会中,摘几件孙承纬与《爆炸与冲击》的小事与大家分享,或许我们也能从这些小事中,感受到孙老师的大家风范吧。

富有远见

大概是从2000年以后,随着期刊的被引量和影响因子在核心期刊的遴选和国内外数据库对期刊的评价中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加上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对职称评定和学生毕业唯SCI和EI刊物发表论文的导向作用,一直不怎么重视影响因子的中文期刊面临很大的压力,许多编辑部情急之下采取了扩刊、加大互引和自引等措施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却忽略了论文质量这个期刊生存的根本,反而导致被调出核心期刊和EI等后果。

那时,《爆炸与冲击》在核心期刊中的排名也比较靠后,随时有被调出的可能,而一旦被调出,对刊物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大家都很紧张,生怕在下一版的核心期刊名单中找不到《爆炸与冲击》,因此迫不及待地研究了核心期刊的遴选规则,不仅详细分析了怎样才能提升刊物在核心期刊中的排名,而且在编委会和爆炸力学会议上撰文呼吁重视对我国爆炸力学研究成果的引用。

当时孙老师是刊物的主编,他了解到我们的担忧,提醒我们不要盲从,虽然提倡大家多引用刊物的文章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内容为王,严把论文质量关才是刊物的根本,他认为目前刊物能保持现状,就已经很不错。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认真甄选、按规编辑每一篇论文,才有今天《爆炸与冲击》不仅依然是核心期刊、被EI收录,而且在核心期刊中的排名逐年上升,在爆炸力学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局面。

认真执着

孙老师做事很执着,他决定做的事情,不管多么麻烦,都要做成功,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记得是在2017年,中国科协组织第二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爆炸与冲击》可以组织3位专家推荐3篇优秀论文(一位专家只能推荐一篇)参选,其中一篇我们请孙老师推荐。一般情况下,这种荐优工作都是前期挑选论文和写推荐意见比较麻烦,这两项工作做完了,最后上传到指定的网络平台上就行了,谁知这次却偏偏在上传意见时出了问题。

那天已经是推荐论文的最后一天,孙老师在外地讲课到很晚才回家,尽管已经十分疲惫,他还是坚持要赶在截止时间前把论文推荐上去。谁知,可能是因为系统繁忙或者存在缺陷的原因,孙老师在网络上整整上传了半个小时,直到截止时间(晚上12点)过了也没能上传成功。

第二天,他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情况时感到很是遗憾,我心里也十分愧疚,责怪自己没能主动替孙老师来完成最后的上传工作,毕竟孙老师已近80岁高龄,又患有眼疾,这种网络上的工作对他来说应该是比较费劲的。虽然比较自责,但我想没有推荐上去就算了吧,反正也不一定能评选上,明年再推荐的时候吸取教训就是了。

我以为这事就过去了,谁知下午孙老师又打电话告诉我,他已经联系主办方把论文推荐上去了。我已经不能说什么,除了自责,更多的是惭愧:一个院士,把我这个小编该做的事做了,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不正是大家风范嘛!

治学严谨

今年年初,编辑部收到一篇稿件,作者在备注栏注明这篇文章有很重大的创新,大家都很兴奋,毕竟由于国内这些年对外文期刊的过度重视,中文期刊要想收到有重大创新的论文是非常困难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如果审稿通过的话,就赶快在最近一期发表,以鼓励作者的积极性。为慎重起见,我们找了两位相关专业的重量级专家审稿,满怀期待地等待审稿结果。很快,审稿结果回来了,但大家期待的一致肯定的意见并没有出现,两位专家的意见完全相反。这让我们多少有点失望,为了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篇论文,我们必须再找一位权威专家看看,以便准确地判断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孙老师,由他来终审这篇论文再合适不过了。

专业合适和学术水平高当然是首要原因,更重要的是,20多年来,我们无数次地在碰到这样的问题时请孙老师定夺,他都没有拒绝过,每次都会迅速地给出客观公正的意见,所以请他审是最放心的,既不担心会耽误作者的时间,也不用担心会对论文的评价有失偏颇。

果然,孙老师很快传回了审稿意见,他否定了作者的观点,但并不是寥寥数语的简单否定,而是非常认真地给出了长达2000字的审稿意见——从基本概念到模型、数据和图表,都给出了极其详尽的意见和批注。

说句心里话,我当了20多年的编辑,像这么认真的审稿人不多见,毕竟如此认真地审稿要耗费的精力是非常大的,审稿人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有十分严谨的治学态度。

这些的的确确都是些小事,但正是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做事要有长远考虑,不能浮躁;无论什么事,决定去做了,就要想尽办法做成功;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篇来稿……

所以,我们习惯称呼他孙老师,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更多的,还有人生导师的含义蕴含其中!

(作者系《爆炸与冲击》期刊编辑、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9-12-06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