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2
选择字号:
冷冻消融术降低房颤患者术后并发症

 

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增加、心衰、脑卒中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500万房颤患者,被称为心衰和脑梗的“幕后黑手”。目前广泛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即通过高温灼伤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近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心内科采用一项新术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

据该科主任医师朱文青介绍,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是通过胞内冰、胞外冰及复温过程中的冰晶损伤细胞完成,且初期房颤治愈率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有显著提高。不仅如此,该技术具有手术时程短、消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血栓事件发生率低、患者疼痛小等优势,患者3~5天即可出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表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方式之一。该技术在全球已开展超过50万例,我国也突破了2万例。与射频消融相比,从微观上看,冷冻的损伤对组织的结构保存相对更完整,意味着之后的增生会减轻,血栓聚集的风险下降。从结果来看,采用冷冻消融可以减少术中血栓和肺静脉狭窄的发生,也能降低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目前在国际上多个大型临床研究中,两者对于肺静脉隔离以及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是持平的,而对于安全性来说,冷冻消融能在保证有效性的同时,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据悉,目前,来自全国40余家医院的上百位医生已陆续在中山医院房颤中心完成导管消融培训。未来,冷冻消融技术的运用将会使更多患者受益。(黄辛)

《中国科学报》 (2019-12-02 第6版 医药健康)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