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丽萍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25
选择字号:
细菌耐药防控背后是自我担当

 

■郭丽萍

在第五个“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的第三天,微信朋友圈内一位知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发布了一则消息:流感开始了,两例都是乙流。同时,他还不忘友情提示: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随后,某口腔科青年才俊跟帖:流感疫苗管用吗?

作为一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者,我想先回答这个青年才俊的问题:针对乙流BV病毒,流感疫苗几乎都管用。此外,我还想从一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者的角度,抛砖引玉地谈谈如何通过“所有人”的“自我防护”行动,降低细菌耐药发生率乃至遏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防控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在清洁(手、卫生仪器、环境)、循证(需要时才根据最新指南使用抗菌药物)、监测和报告(细菌耐药性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适时与患者交流感染预防的个人行为(如疫苗接种、洗手、安全性行为和咳嗽礼仪),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与患者交流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利与弊。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个发生在医疗机构、以诊疗环节为主要干预焦点的行动,能够取得干预成效的前提是——所有人的参与。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在这份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在内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中同时建议,在全社会各个层面,包括个人、政策制定者、卫生保健专业、农业部门协同发力,实现系统共振,并且加速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目前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

因此,面对时刻充满挑战的细菌耐药防控工作的现实情况,医疗卫生工作者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人员,必须把握地方流行性病原体的毒性、侵袭力和传播能力,了解抗菌药物在本地患者体内外的作用机制,以及机体的免疫力和器官功能状况之间的关系,通过精准阻断耐药细菌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既治病救人,实现最佳的临床预后,又不造成耐药病原体增加。

相信只要我们所有人参与其中,践行自己的职责,为遏制细菌耐药性付诸努力,这个目标就必将实现!

(作者系中日医院院感染控制办公室/疾病控制处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9-11-25 第5版 医药健康)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