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凤)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改良了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MF)的“三重检测方法”,能有效预测怀孕11至13周亚洲孕妇患子痫前症的风险。相关论文刊登于《美国妇产科杂志》。
研究发现,相比美国妇产科学院 (ACOG) 和英国国家健康与照顾卓越研究院(NICE)现有的建议,新方法可提高子痫前症预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使得检出率提升一倍。
子痫前症影响全球2%~8%的孕妇,也是妇女在怀孕期间出现并发症及死亡个案的主要原因。传统方法以怀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诊断该疾病。有证据显示,为高风险孕妇处方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使严重子痫前症患病率降低至少6成,但由于正确剂量的治疗必须在怀孕16周之前开始,因此,及早识别风险对于及时有效预防该疾病十分重要。
港中大医学院教授潘昭颐早年在英国率领研究团队与FMF合作开发出FMF三重检测。该方法结合病史和孕妇特征与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评估孕妇患子痫前症的风险。团队在2016年至2018年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对FMF三重检测进行改良以更适用于亚洲孕妇,并比较了ACOG和NICE的筛查方法。研究跨亚洲7个地区,共有10935名怀孕11至13周的单胎孕妇参与。
结果显示,当假阳性率控制在约5%,FMF三重检测可准确识别48.2%的患者,而NICE方法仅能识别出26.3%的患者;当假阳性率控制在约20%时,FMF三重检测可准确识别75.8%的患者,ACOG方法的检出率则只有54.6%。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jog.2019.09.041
《中国科学报》 (2019-10-25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