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海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1
选择字号:
一封写给研究生的公开信

 

喻海良

回想十多年前,我读研期间也是酸甜苦辣,但我知道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经阶段,痛并幸福、快乐着。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靠大家自己修心、修性、修学问。导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师”,一流的导师主要是传授“理念”。因而,优秀的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积累知识,争取自己提出创新想法,而不只是被动地按照导师的“工作安排”去执行完成各种“任务”。

我读博士期间,导师先让我练手做一个课题,课题结束之后,我在文献和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提炼出了一个博士论文提纲。后来,与导师进行沟通,他认同了我的想法。由于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科研想法,因而博士期间一切很顺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最终获得了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且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写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书并获得资助。

研究生的重点在研究,因而,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一定要多花时间去思考科研问题、多动手做实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明确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不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因而,大家要多读领域的学术文献,结合自己的具体科研方向,寻找创新点,想方设法做那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另外,研究生一定要多动手去开展研究工作,只有动手做实验,才可能获得科学数据,才可能做出创新发现。很多研究生担心做实验会花不少钱,其实这不是研究生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研究生们要考虑的是尽可能地设计出一个前人没有做过的科研实验方案,然后再做出理想的结果。至于经费,那是导师的事情,只要不是花费特别大,如果你的想法有明显的创新性,导师都会支持的。

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尽可能地和导师同心同德、相互扶持、相互发展。研究生都是导师最重要的终生财富,导师们不仅会尽一切可能为研究生争取利益、更会为研究生将来的发展出谋划策。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导师“榨取”研究生劳动力的负面报道,但我坚信这样的案例是少之又少的。对于绝大部分导师都是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己任。

确实,作为大学老师,研究生就是他们最重要、最完美的“成果”。至于导师安排研究生们做一些工作,我想这是必要的,否则,研究生怎么参与到导师的科学研究中。研究生们不能一看到导师安排工作,就想到“自己成了免费劳动力”。相反,如果你们把这当作自己成长和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过程,那心情就会好很多。

另外,通过和导师沟通各种科研现象,研究生才可能和导师成为良师益友。我博士毕业已经十多年了,但与博导的关系依然如父子一样,有困难或者有高兴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他也会很高兴地帮我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很多时候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研究生期间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或者失败,也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遇到困难了,应该尽可能快地与导师进行沟通,面对困难,导师们与你们同在。如果觉得导师沟通不顺畅,可以与负责研究生的辅导员进行沟通,更可以和负责研究生的副院长、研究生院的相关老师进行沟通。我个人始终认为只要沟通好了,世间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相反,很多时候,由于沟通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隔阂,这样更不利于你们的成长。作为研究生导师,平常可能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注研究结果。但如果他们知道学生面临了困难,每一个导师都会全力以赴去帮助。我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做一个课题不知道结果是对是错,很是迷茫,就和我的研究生导师沟通了,他马上联系了其他一所大学的教授,让我去那所大学考察他们的设备并讨论相关结果。还有,我刚刚出国的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在几个月内消瘦了20斤。当时,我的合作导师看到了情况,马上给我批了一个月的假期,去医院住院检查。研究生们除了科研能力,也需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这样对于你们成长很有帮助。

研究生考试是有难度的,大家都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如果大家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才获得今天的机会,反而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虚度光阴,当十年后再回首往事,是否会留有很多遗憾?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请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做一个阳光开朗、拼搏进取、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人。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中国科学报》 (2019-01-21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