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3
选择字号:
教育投入不能沦为物质攀比

 

■沙森

近日,有位浙江杭州的妈妈在网上发帖称,由于游学的费用抵得上自己三个月的工资,全班只有自己孩子没出过国。

这位妈妈称,学校的游学每年都有很多同学报名,生怕抢不到名额,就算个别没参加的,家长们也会带着孩子出国旅游。而且一到开学,同学们都会交流假期生活,分享出国经历,而这位妈妈的儿子基本都插不上话。“孩子六年来也没有抱怨过,今年小学毕业,孩子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毕业之前参加学校的游学。”

该帖一经发布,引来众多网友讨论。有些父母表示了同样的烦恼,而更多的网友则表达了自己也做不到的无奈。这一事件跟去年流传的《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一文,有异曲同工之处。教育支出在现代家庭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上不封顶的教育之路,让家长们不知该在哪个节点为付出喊停,唯恐耽误孩子前程,但也不得不考虑自身负担。

在教育资本化的时代,虽然教育投入与产出不完全成正比,但由于社会集体焦虑的存在,许多家长纷纷加入教育的“军备竞赛”,其中很多人的心态是,投入大量金钱为孩子提供条件就对得起孩子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教育投入的真正本质。

家长们看到的是社会阶层越高、掌握教育资本和物质资本越多的人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成本越高,孩子获得的教育机会越多,从而成才的几率越大。但仔细分析,二者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绝对的正相关关系。正如一个孩子和一棵小树同时长高,我们并不能从逻辑上得出小树长高是孩子长高的原因。

同理,表面看上去高教育投入会获得更好的教育产出,背后更有可能的关联因素是社会阶层越高、掌握教育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家长给予了孩子更广阔的眼界、更高的成长平台。而这些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

笔者以为,对于那些无法承担孩子国外游学费用的家长来说,大可不必超出自己的承担范围送孩子出国游学。看纪录片、读书、交流……我们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为孩子拓宽眼界、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自由翱翔的种子。

当教育投入的目的不再是教育本身而是物质上的攀比时,其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中国科学报》 (2018-08-13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