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3
选择字号:
甘肃治沙研究所建言河西走廊发展:
防护林建设思路须调整


空中鸟瞰河西走廊局部

河西走廊绿洲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前

河西走廊绿洲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后

河西走廊为南北两山间的狭长平原走廊,其狭管效应使风力加速,常造成灾害性风沙天气。为了荒漠绿洲的生存,荒漠区生态、经济建设的需要,恢复和发展林种多样化及节水型防护林体系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沈春蕾

地处干旱荒漠地区的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重点风沙危害区,也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日前,甘肃治沙研究所研究员满多清在防护林研讨会上作了一篇题为《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研究与建设进展》的报告,引发热议。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满多清坚定地表示:“为了荒漠绿洲的生存,荒漠区生态、经济建设的需要,恢复和发展林种多样化及节水型防护林体系势在必行。”

河西走廊生态现状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一带一路”建设通道。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黄河以西,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夹缝之中,形成一条宽数十到上百公里、长约千余公里的狭长走廊,面积27.6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60.3%。

河西走廊在甘肃、西北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当今亚欧大陆桥的主动脉通过地段,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的汇流之区。

同时,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它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区,是我国25片具有全国意义的商品性农产品供给基地之一。这里的灌溉农业包括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然而,急剧增长的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河西走廊存在人为毁草、毁林、过度开垦、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现象,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大批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农作物产量极低。

来自甘肃省林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河西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甘肃省的75.3%,占河西地区总面积的87.9%。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近50年强和特强沙尘暴次数占到全国的1/3。

满多清指出:“越是产量低,越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于是愈加广泛开荒,愈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形成了人口增加—过度开垦—生产力低下—可利用资源丧失的恶性循环。营造防护林成为当地人们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

树种选择的变迁

河西走廊为南北两山间的狭长平原走廊,其狭管效应使风力加速,常造成灾害性风沙天气,满多清指出:“防护林具有阻挡风沙、降低风速、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对绿洲保护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前,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系较为发达,在绿洲“四旁”有柳树、榆树、沙枣及小叶杨、山杨、刺槐等,一些村落、寺庙等地有个别园柏、侧柏、青海云杉等乡土树种生长,农田内部基本无农田防护林,绿洲生产力低下。

20世纪50~80年代,随着农业、林业技术的进步,河西各地在绿洲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护林树种引种驯化与防护林营造,先后引进了100多个杨树种和品系,进行选优、育种、适应性、育苗造林技术、生长进程、病虫害防治等长期研究。

满多清告诉记者:“我们的前辈基本掌握了主要杨树树种栽培区域和林学特征,还进行了大量的生理生态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杨树种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或育苗难而被淘汰。”

随后,河西各地选择出二白杨、箭杆杨、毛白杨、北京杨等主栽树种。满多清介绍道,这些树种具有易繁殖、速生、防护效果好、成林成材快的特点,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普遍接受,并通过采用窄林带、小网格和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营造,使绿洲及绿洲边缘的防护林有了大面积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又开始引种驯化与选育栽培,选择和培育出了新疆杨、馒头柳、臭椿、白蜡、五角枫、复叶槭、胡杨等10多种抗逆性强的农田防护林树种,以逐步替代二白杨衰退的防护林,并以树种成熟龄(多数杨树为12~15年)为周期进行速生优势树种轮换更新。河西走廊达到有史以来防护林生态、经济效益的最高水平,农业生产也大幅度提高。

此外,河西走廊还开展了青海云杉、侧柏、祁连圆柏、油松、杜松、刺柏、华北落叶松等乡土树种的育苗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还从东北引进樟子松进行了生态适应性的长期观察,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本地化育苗、造林。

20世纪90年代,河西走廊还引入经济林树种中的一些苹果、梨品种。“因苹果的产、质量较低及市场影响,苹果树已基本退出防护林,梨树较苹果树适应性强。”满多清说,“目前作为农田防护林的补充发展,林粮间作的临泽小枣、民勤小枣林等区域特色经济林在河西绿洲防护林面积正在扩大。”

问题解决对策

多年来,虽然河西地区培育和引种驯化了不少树种,但区域性零星栽植的多,适应性强、大面积推广造林的少,形成了几十年来大面积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一些引种栽培后适应性强的关键树种因育苗造林技术不过关,发展滞后,影响了防护林的多样性和防护效应。“因此,当地需要科学育苗造林。”满多清说。

甘肃治沙研究所通过研究发现,樟子松是河西针叶树种中抗逆性最强、最耐旱且最速生的针叶树种,近年来,当地引进了沙地云杉、章武松、斑克松等。“目前,以松改杨、松杨结合、针阔混交防护林也在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中扩大。”满多清说。

在河西走廊,耕地一般在绿洲的边缘,绿洲边缘又是绿洲防护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直接阻止风沙的作用。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增大,绿洲边缘大多数乔木防护林在退耕后因无水灌溉在1~2年内死亡,防护效益降低,致使风沙入侵绿洲。

另外,因绿洲承包土地的细碎化和精耕细作、灌溉渠道水泥化、防护林胁地、林木经济效益低、水资源短缺、病虫害、造林地减少等因素,出现造林积极性降低,防护效益降低的现象。

满多清建议,调整防护林体系建设思路,发展绿洲及边缘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农村基本农田区域促进特色经济林、林粮间作以及林种多样化的自由林业发展模式,保护并改善绿洲生态环境。在大力发展绿洲边缘退耕还林草,恢复生态、固定流沙的同时,补充和完善绿洲边缘的乔灌防护林,以达到防风固沙、保护绿洲的目的。

《中国科学报》 (2018-08-13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