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子
【后来发现拉面在国内虽然被当作一种主食,但在日本算是“菜”类,经常有拉面店会设置一些“拉面配米饭”的套餐。】
记得第一次来日本,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叫作“舌尖上的北海道”的团队游,一个人跟团来品尝日本美食。第一站就是“拉面村”。
在车上听导游介绍,日本有三大拉面:北海道的札幌拉面、九州的博多拉面和喜多方拉面。这次来的北海道酱油拉面、盐味(鸡汤)拉面和味增拉面都很有名,建议大家都去拉面村尝尝。我听了这话就十分不解:我们国内拉面都是“牛肉拉面”“排骨拉面”等等,以“主料”命名,为什么日本的拉面要用调料命名?到了餐厅才知道,拉面只有一两种,除此之外想加肉还是蛋都要单点。我点了一份盐味拉面,鸡汤味没怎么尝出来,但确实是咸得可以,面上摆有一片叉烧肉、一点葱末和一些笋干,对于第一次吃日本拉面的我来说实在觉得算不上好吃。后来发现拉面在国内虽然被当作一种主食,但在日本算是“菜”类,经常有拉面店会设置一些“拉面配米饭”的套餐,让刚到日本的中国人一头雾水。拥有同样待遇的还有饺子,在日本也被当作一种小菜。
就像我觉得日本的拉面不怎么好吃一样,日本人也觉得我们国内的“日式拉面”味道一般,可以说我们在国内吃到的某些著名“日式拉面”品牌,是适应了国人的口味进行的改良,一些国内家喻户晓的牌子日本人甚至没听说过。我来日本之前最喜欢吃的“日式猪软骨拉面”,来到日本更是一次都没有见过。九州盛产的豚骨拉面,用猪骨熬制成乳白色的汤头,与我们在国内吃的大部分“日本拉面”有几分相近之处:毕竟味千拉面来自九州,我们国内的“日本拉面”大概都起源于日本九州的“豚骨拉面”吧。
既然在国外这样广为流传,那么作为日本特色的拉面一定跟中国拉面起源不同吧?毕竟看起来也确实和我们国内拉面长相不同。然而问了一些日本人,大家纷纷表示:“拉面”就是“中华面”啊,从你们中国传入日本,乌冬和荞麦才是我们日本人古代传下来的面类。那么为什么日本的拉面看起来跟中国的大不一样呢?网上查了才知道,日本的拉面大多并非“手拉面”,而是机器“压”出来的,至于叫拉面完全是中文的音译。之所以说是中华面,是因为中国制面时会加入碱水,所以加入碱水成为在日本区分拉面和其他面的特征。的确日本拉面以黄色居多,据说就是因为加入了碱水增加了面的弹性和风味。而这样的制面技法传到日本也并不久远,最早要追溯到江户末期明治期间来日本的中国人,他们从中国带来了制面技法,给日本官员献上或开业进行售卖,让“中国”拉面在日本传开。想来当初拉面在日本被称为“南京拉面”,现在拉面却在国内大火,被称为“日本拉面”。
其实日本也有用手拉的“拉面”,被称为“手打拉面”,可以算上“中国特色拉面”了。像最近东京神保町新开的“兰州手打拉面”,就打着“手打拉面”的牌子。据说身为日本人的店主偶然在中国吃了兰州拉面,瞬间被其美味征服,放弃高薪工作来到正宗的兰州拉面大师门下拜师学艺。尽管一开始他多次被拒之门外,但最后他终于用诚心打动大师,苦练技艺,最终学成归来。这与其说卖的是面,不如说卖的是故事,从开店当天起,店门就排起长队,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个月,可谓是一面难求。在我这样一个“不专业吃货”尝起来,与我在北京吃的兰州牛肉拉面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可能对吃惯了“日式拉面”的日本人来说,仅仅是面的形态就分为“平面”“细面”“三角面”的兰州手打拉面可能是让味蕾觉醒的新美食吧。推崇“匠人精神”的日本人看到一碗“三顾茅庐”“多年苦学”而来的拉面,怕是还没入口就要热泪盈眶了吧。
《中国科学报》 (2018-08-03 第7版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