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叔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27
选择字号:
《诗经》里的黄鸟究竟是啥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张叔勇摄

 

■张叔勇

前些日子陪孩子学习《诗经》,特地选了不少自己拍摄的图片用来制作图文诗词卡以帮助加深记忆。当学到《小雅·黄鸟》的时候,却在图片选择上犯了难,因为按照常见文献上的注释,黄鸟就是黄雀,但是尽管我拍过不少黄雀的照片,图库中却没有一张可以表现“无啄我粟、无啄我粱”这种场面的片子,记忆中也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场景。

黄鸟是《诗经》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一种鸟,分别见于《周南·葛覃》《邶风·凯风》《秦风·黄鸟》《小雅·黄鸟》和《小雅·绵蛮》,看来是那个时代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鸟类之一。

那么《诗经》中的黄鸟究竟指的是什么鸟呢?查阅了一下相关文献资料得知,历代对于黄鸟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黄鹂”说,另外一种是 “黄雀”说。初一看,这两种说法都有可取之处,黄鹂与黄雀体色均为黄色,鸣叫声也都清脆动听,《周南·葛覃》所说的“其鸣喈喈”以及《邶风·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均与之符合。持“黄鹂”说的,比如朱熹《集传》,就把黄鸟注释为“鹂也”;持“黄雀”说的,则有《尔雅义疏》,文中明确说明,“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抟黍,非黄离留也”。也有将黄鹂与黄雀混为一谈的,《毛诗品物图考》的陈述就比较含糊,“黄鸟,鸟名,又叫黄鹂、仓庚、抟黍等”。

考虑到殷周以后的文人对鸟类名字的认知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迁,形态以外的知识积累比较有限,其考证出现偏差也可以理解。随着人类对于鸟类科学认识的增多,现在有条件对《诗经》中的黄鸟重新进行一番考证了。

黄鹂的说法,我觉得是可以首先排除的。因为黄鹂多为双飞或独飞,很难见到集群飞翔的场面,也就是说,你可以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却很难见到黄鹂“集于榖”“集于桑”。此外,从食性来讲,黄鹂主要以昆虫为主,是一种著名的农林益鸟,偶尔也会采食植物的种子,却不会为害,古人是不用担忧黄鹂“啄我粟、啄我粱、啄我黍”的。所谓“抟黍”,也就是指此鸟喜欢到人类居住窃食谷物之意,黄鹂便是抟黍的说法应当是错误的。

黄雀倒是有集群行为,符合“集于榖”“集于桑”的描述,然而,如果对黄雀的生活习性足够了解的话,就会知道,黄雀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冬候鸟,通常只在冬季的10月底至来年3月初可以看到,在此期间并非谷物灌浆及成熟期,是很难看到黄雀采食谷物的,除非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那里是黄雀的夏季繁殖地之一。这在与黄鸟有关的几篇《国风》成文所在地也可以看出来。周南、邶、秦这几个地方分别指鄂西北、河南至陕西一带,均处于长江与黄河流域之间。根据《中国鸟类志》的记载,黄雀捕食部分害虫并采食大量杂草种子,黄雀便是抟黍的说法也颇有可疑之处。

我们现在所说的黄雀是雀形目金翅雀属的,如果把黄雀的概念放宽到金翅雀属,再分别用黄雀和金翅雀来考量,就会发现考证结果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金翅雀居然符合诗经中所有这些特点的描述。

首先,金翅雀的体色以黄褐色为主色调,称其为黄鸟并不为过,何况还有一对金色的翅膀;叫声也婉转动听,符合“睍睆黄鸟,载好其音”及“其鸣喈喈”之语;从分布上,黄河及长江流域也确实是其栖息地;而且金翅雀在我国这些地区为留鸟;金翅雀常常形成数十只乃至上百只的小群,在草丛、农田地头活动,正如《小雅·绵蛮》所谓“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遇惊扰则会迅速飞至附近的枝头,也符合“集于榖”“集于桑”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鸟类志》的记载,金翅雀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我自己也曾经多次拍到过,而且根据我的观察,金翅雀与人类居住区的密切程度较黄雀更为接近,完全符合古人关于“抟黍”的意象。

至此,《诗经》中的黄鸟究竟何指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金翅雀,而非大家通常所认为的黄雀。

《中国科学报》 (2018-07-27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秦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