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近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20
选择字号:
数据中的交响内涵

 

■李近朱

【这些数据,以统计学上的表面计数,体现出了艺术内涵所蕴的体量与重量。】

从宗教的和舞台的人声中走来,交响音乐已有300多年历史。以熟读“唐诗300首”的架势浏览,交响巅顶上的“交响乐”很是抢眼。但更抢眼的,是它的一些数据。比如《第五交响曲》《第十五交响曲》等等;比如“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等等。在这些数字或曰数据背后,却蕴内涵。

距今近300年的那位“交响乐之父”海顿,他创作104部作品,确立和规范了交响乐形式。这个“104”,是海顿时代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个大数据。他的后继者,比如莫扎特,只创作了41部;贝多芬则只写了9部。只看数据中的“104” “41”和“9”,我们就会发现,数据的递减却是交响乐容量和分量的递增。

海顿时代,交响乐只是宫廷娱乐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虽也有起承转合四个乐章和不同情绪的表露,但基本是形式层面上的乐音对比。围囿宫墙之中的这位皇族贵胄御用音乐家,视野与格局也就在一环围墙之内。直到他60多岁走出宫苑到了伦敦,大千世界的气象,方造就他的内容丰盈音乐丰满的“伦敦交响曲”。因此,海顿的“104”数据,虽也为大,却表明他的交响之作内涵相对贫瘠单一。

莫扎特喊着“海顿爸爸”,写着交响曲,却无法企及“爸爸”的“104”,他的计数是“41”。这个已锐减不少的数据,却蕴含了这位只有35岁有生之年音乐家的涯际悲欢。莫扎特一气呵成的第39、40、41交响曲,是他在苦楚晚年以交响音符叙说了自己悲情人生。他的g小调《第40交响曲》开头那个叹息性音调,让后来成为音乐评论家的一个英国孩童,失声叫到:多么悲伤的音调啊!莫扎特的交响曲虽已递减到“41”,却成为了他人生遭际的音乐写照。从八岁《第一交响曲》的纯净音符开始,到哀戚的《第40交响曲》和光明的《第41交响曲》,莫扎特时日不长的坎坷生涯,倒映在了他的交响音符中。他的“41”,已注入他人生的丰富感知与感叹。数据的递减,说明渐次丰盈的内容使交响曲的重量在增加。莫扎特音乐表达上的厚重度,亦即戏剧化的“交响性”,较之海顿时代有了更充沛更深刻的展示。

贝多芬是海顿和莫扎特的后辈。他的57岁生涯,皆处法国大革命的时代潮流中。拿破仑是他的“共和”理想的化身,“自由、平等、博爱”是他的人生信仰。一个与时代同行的激进艺术家,已同他的先师海顿和莫扎特不同。其音符中的时代风云,使他以“音乐英雄”的身姿巍立于世。比起宫苑内廷,比起个人遭际,贝多芬目光远大。但庞大的时代舞台,却让他毕生的交响乐所创,仅为区区之“9”。然而,贝多芬的交响曲已是一个结构宏大,气势浩大,思想博大的艺术世界。他的题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一个乐章的篇幅可抵海顿一部交响曲。如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异常庞大,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之为一幅巨大的“历史壁画”,是“英雄用武之地”。丰富内容所造就的交响曲体量,势必让才华横溢的贝多芬不可能毕其短短一生留下“104”或“41”这样多的交响数据。因他的纪念碑式的九部交响曲留于后世,才有了瓦格纳的惊呼:在贝多芬之后不可能再有交响曲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感叹。事实是,贝多芬的这个“9”非同寻常。后世许多作曲家都是在交响曲“9”数面前止步。如:舒伯特、布鲁克纳、德沃夏克、马勒、沃恩·威廉斯等。

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数据来看,时代与人生的不同,带来了内容表现上与音乐表达上的不同,从而显现出数据的不同。因此,数据背后并不是表象上的艺术才具的高下,而是内涵上的艺术广度与深度的渐次进阶。这些数据,以统计学上的表面计数,体现出了艺术内涵所蕴的体量与重量。

说到交响曲乐章的数据,那是“交响乐之父”海顿规定好的:四个乐章。300余年,交响曲乐章皆以“4”为基准。但事实是,在循规蹈矩的四个乐章结构之外,一个乐章、两个乐章的,三、五、六、七个乐章的,甚至还有十个乐章和十一个乐章的。这些不拘一格的乐章数据,亦非凭空而至。如终生崇拜贝多芬的舒伯特,他写了九部交响曲,但在乐章构成上,他既不同于他的偶像,也不同于他的老乡海顿和莫扎特。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只写了两个乐章,犹似没有完成。多年来,身后多人的续作,皆败于“狗尾续貂”之虞。因为,作曲家要表达的内容,两个乐章即已告成。这个如断臂维纳斯一般的交响曲,是一部以“未完成”命名的已经完成了的交响曲。内容决定形式。不同内容决定了交响曲内部结构数据的不同。从1到11,这些数据见证了交响曲内涵的丰富与恰到好处。

300多年来,只言“交响乐”这一西方音乐体裁,它直观展现出了许多有趣数据。从作曲家的毕生所作,到一部作品的内部构成,数据彰显着音乐内涵。内容的容量重量,决定了形式的取舍框定。内容亦即内涵,决定了数据大小。从数据透看音乐的内涵,也是交响音乐欣赏的一个有趣视角和别样空间。

《中国科学报》 (2018-07-20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