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25
选择字号:
小蛾子怀揣指南针

 

亚澳白裙夜蛾    图片来源:细胞出版集团

每年春天,数以百万计的亚澳白裙夜蛾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孵化,然后在漆黑的夜晚飞行1000多公里,到达澳大利亚山区的洞穴。经过几个月的夏季休眠后,这些蛾子飞回出生地。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蛾子和候鸟一样,依赖于地球磁场引导方向。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当代生物学》期刊。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首次证明夜间活动的昆虫可以利用地球磁场引导迁徙飞行。

“研究开始时,我们确信,这些蛾子可能只会利用天空中的线索,比如星星和月亮,在迁徙过程中进行导航。”瑞典隆德大学的Eric Warrant说,“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发现这些蛾子能像夜行候鸟一样感知地球磁场时,我们感到非常惊讶。”

亚澳白裙夜蛾和帝王蝶是唯一已知的长距离迁徙的昆虫。在这项新研究中,Warrant、David Dreyer和同事计划研究夜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以便弄清为何它们能如此精确地旅行,到达之前从未去过的目的地,然后几个月后又回到起点。

研究人员将蛾子拴在户外飞行模拟器上。结果发现,当主要的视觉地标和地球自然磁场被组合在一起时,它们的飞行方向是可以预测的。当这两个线索以相互冲突的方式存在时,这些蛾子在几分钟内就失去了方向。研究人员推断,这些蛾子依赖于地磁感觉。

研究结果表明,夜间迁徙的昆虫可能会利用地球磁场作为指南针。研究人员怀疑这些蛾子使用磁罗盘确定迁徙方向,然后将这个方向与天体或陆地地标结合作为“灯塔”。

“这基本上是我们在野外徒步时使用的策略: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然后寻找一些遥远的地标——比如山顶或远处的树。当这个地标不再可靠时,我们会再次用指南针检查方向,并选择一个新地标进行定位。”Dreyer说。(唐一尘)

《中国科学报》 (2018-06-25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