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文浩 廖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27
选择字号:
环球科技参考

 

科学家监测到平流层中微波信号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大气》刊发了题为《海洋微波在地表和平流层的记录比较》一文,文章称,利用氦气球可以在大气平流层更容易监测到类如海浪等的低频微波信号,该发现将有助于对一些自然灾害和核爆炸等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监测和定位。

次声波作为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可以来自空调机组、自然灾害、雷暴、鲸鱼和大象发声等多种来源。利用次声波传感器对这种声波的监测可以确定雪崩、陨石撞击和核爆炸的位置或者大小等。但是,在地面上这种监测过程往往受到来自风力、人类活动的干扰,从而很难准确监测远距离传输过来的信号。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将可以检测次声波信号的麦克风安装在氦气球上,使其进入了大气平流层。平流层空气密度是地表密度的约1/100,从而减少了地面上空气湍流等带来的影响。基于此,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平流层中的微波信号。通过与来自地面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比较发现,平流层传感器可以监测到更多的微波信号,并且获取的背景噪声也更小。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的探测器可以用于监测核武器产生的次声波,有助于执行核武器禁令。还可以帮助了解地球内部和大气中的现象,例如流星及雷暴过程。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机载传感器,确定更合适的飞行高度和时间,并确保其在目标范围内进行飞行。(刘文浩)

研究人员发现可清洁空气的绿色吸附剂

近日,《环境化学快报》期刊发表题为《深共晶溶剂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绿色吸附剂》的文章,称含有尿素和氯化胆碱的共晶溶剂可吸收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生产成本较低、可回收利用,并且大部分可生物降解。该发现已获得环保型液体混合物专利。

来自法国滨海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测试了共晶溶剂混合物对VOC的吸收。溶剂混合物对3种有害VOC(甲苯、乙醛和二氯甲烷)的亲和力由测量的气液分配系数和液相吸收能力决定。结果显示,在30℃时,气液分配系数从氯化胆碱—尿素、氯化胆碱—甘油和四丁基溴化磷—甘油共晶混合物中乙醛的接近为0,变化到氯化胆碱—尿素共晶混合物中二氯甲烷的0.124。他们的吸收能力与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相似甚至更加优越。基于氯化胆碱(一种食品添加剂)和尿素的溶剂溶解的VOC是30℃下水溶解的500多倍。此外,深度共晶溶剂比离子液体更容易制备和更容易生物降解。深共晶溶剂也比硅油更容易生物降解。在回收利用方面,所测试溶剂的吸收能力在五个吸收—解吸循环期间仍然保持不变。(廖琴)

全球约100万人过早死亡与长期臭氧暴露有关

近日,《环境健康展望》期刊发表题为《长期臭氧暴露导致30岁以上成人呼吸死亡的全球估计更新》的文章指出,2010年,长期暴露于臭氧环境下,全球约有100万人过早死于呼吸道疾病,比先前估计的臭氧对全球健康的影响要大得多。

来自美国癌症协会癌症预防研究II(ACS CPS-II)队列的长期臭氧暴露和呼吸死亡的相对风险评估已被用于估计全球成人中因臭氧导致的死亡率。更新的相对风险估计现在可用于基于扩大的人群长期随访研究的相同队列。英国约克大学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使用ACS CPS-II队列的更新效应评估,估计了30岁以上成人长期臭氧暴露引起的呼吸死亡的全球负担和空间分布。他们使用GEOS-Chem模型估计了2010年的年度臭氧暴露量,利用更新的相对风险评估和暴露参数计算了长期臭氧及其导致的呼吸死亡总人数,并与早期的CPS-II分析进行了比较。

使用更新的相对风险评估和暴露参数,研究估计,全球臭氧暴露造成的成人呼吸死亡人数为104万~123万人。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臭氧的空气质量政策的健康效益、气候减缓政策的共同健康效益以及气候变化驱动的臭氧浓度变化带来的健康影响程度大于先前认为的水平。(廖琴)

《中国科学报》 (2017-09-27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者为蔷薇属物种演化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