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海燕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我一直在做喜欢的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幸福指数很高。”……“普通”“责任”“幸福”,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徐海燕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中频繁出现的词汇。无须太多华丽的辞藻,只是这看似平凡的几个字眼,就让徐海燕成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8届“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唯一一位参加评选并获奖的女教师。
是什么让这位一直自认为“普通”的教师变得如此“不普通”?
“再来一次我还要当教师”
“我经常开玩笑地讲,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这是徐海燕对于教师的执着,但最初她却并非主动选择的这个职业。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当时迈出的第一步是有点被动的,因为上世纪80年代国家包分配。”就这样,1984年从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徐海燕就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然而这一步踏出后,徐海燕再也没能停下自己的脚步,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徐海燕的眼中,教师是一个拥有独特魅力的职业。“它的第一个独特魅力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幸福感。”在徐海燕的从教生涯中,学生和自己孩子的界限一直是模糊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变多、‘家庭’规模一年年变大,这就是一种幸福”。这样一种“家庭感”使得徐海燕对待学生和对待她的女儿一样严格,而这种高要求所带来的就是,几乎每年徐海燕带的硕士生都能获得国家奖学金。
“教育学生与教育孩子是一样的,你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自己就应该成为比这个更好的人。”这就是徐海燕眼中教师的第二个魅力——“活到老,学到老”。
为了践行这一点,四十岁的徐海燕选择暂时离开她热爱的岗位,前往加拿大求学深造,为自己“充电”。然而,求学之路并不容易,她为此三考托福,“我现在经常把考托福的经历当作激励学生的小故事,我对学生说‘如果你觉得英语差,那么你头脑里面立刻浮现出徐老师,她那么大年纪了,基础那么差都能过得了,你还有什么过不了的呢?”
喜欢严师需要一个过程
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8届“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的获奖者,徐海燕对于“喜爱”一词有着独特的看法:“总有人说‘学生对您十分喜爱’,我并不完全认可,我认为要看这个‘喜爱’是怎样定义的。”
徐海燕眼中的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师,“学生向来对严格的教师有点排斥,特别是留学生”。徐海燕坦言,在教授留学生时,他们一开始绝对不会喜欢像自己这样的教师。
慢慢地,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有了回报。一名留学生说,回忆在南航这几年帮到过他的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徐海燕。虽然他一开始觉得要求严格,不讲情面,但是回过头来看,在徐海燕的课上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所以就‘喜爱’而言,我认为学生需要一个过程来喜欢上我,慢慢地体会老师真的给了他很多。”徐海燕说。
除了严格的教学态度,徐海燕从不将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中。
“有些学生经常问我,‘老师我感觉你好像从来没有烦恼,因为你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永远充满激情’。还有的学生认为我从来不生病。其实我也会生病,但是当站在讲台上投入到课堂中的那一刻,就真的‘不感冒’了。”徐海燕笑道。
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教师
直到采访最后,徐海燕都在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她表示,自己只是在普通教师的岗位上释放对教育、教学的巨大热情。
徐海燕经常是坐第一班车去学校、坐最后一班车回家。除了上课,来办公室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有要咨询考研或出国的,也有要修改论文的。“虽然肯定会有累得要死的时候,但是我却始终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谈及未来,徐海燕表示会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希望今年能够出版一些图书,但她最期望的还是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希望,回国以来带的第一个博士能够在适合他的高校继续教师工作,把我身上的正能量传承下去,那么,我就觉得特别幸福。”
带给学生“慈母”般的关怀、“严父”般的严格教导,这是徐海燕看似普通、实则出色的为师之道。她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在为师的道路上她确实收获了很多,“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是我的幸福指数很高”。
《中国科学报》 (2017-08-15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