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佳)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植物所获悉,该所杨元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生态学》杂志。
杨元合研究组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的高寒沼泽化草甸这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避免了以往增温实验中“温度上升引起土壤含水量下降”的缺陷,进而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通过2014年至2016年连续3个生长季的野外监测,研究人员发现温度上升增加了生长季前期生态系统碳固定。但这种促进效应在生长季后期消失,这一现象主要与植物提前衰老引起的叶片氮磷浓度下降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增温引起的植物养分变化并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反而抑制了增温对生态系统碳固定的促进效应。
该研究为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氮—磷交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对理解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具有重要启示。相关结果并不支持学术界关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养分变化有利于生态系统碳固定”的传统认识,意味着气候变暖情景下养分对生态系统碳交换的调控比以往预想的更为复杂。
《中国科学报》 (2017-08-15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