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简报发布极端事件归因地图
近日,碳简报根据过去20年的数据,发布极端事件归因互动地图,绘制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在极端天气中的印迹。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使研究中68%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发生改变,大部分使极端事件更加严重或者更有可能发生。
21世纪初,气候科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兴领域——极端天气归因研究,开始探究人类在洪水、热浪、干旱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中的印迹。为了追踪与这一快速变化的主题相关的证据是否合理,碳简报绘制了一份极端事件归因研究的地图。该地图显示了目前全球科学研究进行归因分析的144个极端天气事件,覆盖了138份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独立研究论文。文献中所研究的过去20年来发生的极端事件主要包括极端高温(34%)、干旱(23%)和降水(20%),研究事件数量随时间推移迅速增长。
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所研究的极端天气事件中,68%的研究发现人为因素使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发生改变,大部分使极端事件更加严重或者更有可能发生,其中热浪占此类事件的46%,干旱占21%,暴雨或洪水占14%。有14%的研究发现人类活动没有明显影响,另外18%的研究不足以得出确切的归因结论。
在48项热浪研究中,高达85%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使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15%的研究表明与人类活动没有可辨别的联系,另有24%的研究无法确定归因。在29项暴雨或洪水研究中,45%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化使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增加,其他两项比例分别为28%和24%。在33项干旱研究中,58%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使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增加,其他两项比例分别为15%和24%。(刘燕飞)
美研究称气候变化损害美国经济并加剧不平等
近日,《科学》期刊发表题为《估计美国气候变化的经济损失》的文章指出,如果气候变化没有减缓,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将会承受非常昂贵的经济代价,并加剧经济的不平等。到21世纪末,美国1/3的最贫困县遭受的经济损失将多达其收入的20%。
气候变化损害估计是气候政策设计的核心。为量化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家经济研究局、罗格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灵活的计算损害的模型(该模型整合了气候科学、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过程分析),分析了温度升高、降雨变化、海平面上升和飓风加剧等对农业、犯罪、健康、能源需求、劳动力和沿海社区6项关键经济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导致的经济损失风险在美国不同地区的分布不平等。相对贫穷和易受高温影响的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地区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最大。如果保持现有的全球变暖趋势,那么到21世纪末,美国1/3的最贫困县遭受的经济损失将可能多达其收入的20%。相反,较富裕、不易受高温影响的美国北部以及西部一些地区的经济收益可能会有小幅增加,其原因是农业收入增加、能源需求减少以及健康情况有所改善。总体而言,全球平均温度每升高1℃,美国农业产出将平均减少9%,每10万人中的年度死亡数会增加5.4人,电力需求增长5.3%,高风险工作人员的工作时数减少0.53%,暴力犯罪率增加0.88%,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减少1.2%。(廖琴)
大幅减排或使全球珊瑚礁在21世纪末免于消失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题为《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珊瑚礁的影响》的报告指出,世界29个珊瑚礁中有21个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全球还不能大幅减排温室气体,到21世纪末,珊瑚礁生态系统将会消失。
评估结果显示,1985年~2013年,世界遗产名录中的29个珊瑚礁已有13个遭遇了两次以上的白化事件。目前,除3个完全未受影响外,29个珊瑚礁世界遗产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21个受海水温度大幅上升的影响已经出现白化,美国夏威夷的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与澳大利亚以东1210公里新喀里多尼亚的塞舌尔群岛的阿尔达布拉环礁已经成为重灾区。
报告预测,如果全球二氧化碳如常排放,珊瑚礁白化事件将更加频繁地发生。到2040年,29个珊瑚礁中至少有25个(全球珊瑚礁系统的3/4)将以每5年1次的速度遭遇严重的珊瑚礁白化事件,这将迅速杀死大多数现存的珊瑚礁。到21世纪末,29个珊瑚礁将全部消失殆尽。即使二氧化碳排放受到限制,珊瑚礁仍将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巴黎协定》设定了2℃的温升目标,而该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将温度控制在1.5℃以内。报告指出,任何温度升高超过1.5℃阈值的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绝大多数珊瑚礁的严重退化,而限制温度的上升至少可以为珊瑚礁争取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时间。(董利苹)
《中国科学报》 (2017-08-15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