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8-15
选择字号:
首批对器官移植无“毒”活猪诞生

 

本报讯(记者陆琦)近日,中国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魏红江与美国eGenesis公司博士杨璐菡、哈佛医学院教授George Church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宣布世界上首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活性灭活猪生产成功。该研究成功解决了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化最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标志着异种器官移植研究迈出关键性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概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器官捐献的数量远低于需求。猪的器官因为大小和功能与人类相似,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移植到人体的异种器官。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曾尝试异种器官移植,但试验发现,猪的器官在人体内会被免疫排斥,而且其基因组里含有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序列对人体有潜在健康风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明令,在未找到解决方法之前,停止一切异种器官的临床试验。

2016年11月,魏红江团队与美国合作者组建联合课题组,开始了科研攻关。美方用新一代基因技术打靶方法根除了猪细胞里所有的内源性病毒活性后,魏红江课题组经过反复试验研究,通过核移植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第一批37头没有病毒活性的猪。

目前,已存活4个月、生长良好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灭活猪存活15头。这意味着人类从根本上解决了异种器官病毒传染的风险,是解决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化中跨物种病毒传播安全性问题的关键。

魏红江表示,课题组将在这批猪种的基础上继续改造基因组以解决免疫排斥问题,从而增加器官的兼容性和功能性错位,以便早日实现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化。

英国肯特大学教授达伦·格里芬评价说,这项工作是异种器官移植朝着成为现实迈出的“重大一步”。但他也提醒说,这方面还有包括伦理问题的许多变数需要解决。

《中国科学报》 (2017-08-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