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8-10
选择字号: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祝卓宏谈震后救援
灾民出现“闪回”反应需求医

 

本报讯(记者倪思洁)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截至8月9日13时10分,九寨沟7.0级地震已造成19人死亡,247人受伤,其中重伤40人。由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赶赴九寨沟。

“九寨沟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余震持续不断,很可能会让受灾群众紧张和焦虑,如果受灾群众出现了‘闪回’等创伤性反应,不要慌张,要及时将类似反应告知医护人员。”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教授祝卓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闪回”现象是灾难对灾民造成的常见心理伤害。一般来说,这种现象是由视觉重现、声音重现、气味重现以及触觉和心境刺激,唤起受灾者对灾害经历的回忆。

“对于那些看到有人遇难或受伤的受灾群众,他们被抢救回来或脱离危险之后,头脑里会反复出现当时的情景,这是大脑在处理信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会影响到个人情绪,一旦再次出现余震刺激,就会出现过激反应,有些人会失眠,还有些人会出现记忆丧失问题,即我们常说的‘断片’。”祝卓宏说,医护人员得知情况后,可能会使用药物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祝卓宏表示,当地派出的心理危机干预队通常会从专业角度,评估灾民是否有急性应激障碍。在出现“闪回”等急性应激反应的人里,90%能够在1个月内恢复。

记者从中国地震台网获悉,截至8月9日13时,自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已发生18次3级以上余震。

此外,祝卓宏告诉记者,保持信息通畅对于灾后心理健康的保障有积极作用。 “心理抚慰和医疗救助、物资供给同样重要。在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一方面要建立灾民的情感连接,让受灾群众和他们的家人能及时联系沟通,稳定受灾者心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及时提供救灾援助信息,让受灾群众安全、安心。”祝卓宏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8-1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效率创新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