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连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26
选择字号:
北京电影节观影记(二)

 

■韩连庆

【有记者曾问胡金铨:你的电影的主题是什么?胡金铨反问道:电影还需要主题吗?】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新人文电影:重寻东方古典精神”单元展映了胡金铨执导的《山中传奇》,放映的是经过4K技术修复后的192分钟的国际剪辑版。1979年电影初映时,片商为了配合放映场次,将电影肢解为115分钟,结果惨遭恶评,票房失利,而原版却在国外大受好评,并最终获得了6项金马奖。

《山中传奇》的故事很简单,是根据宋元话本《西山一窟鬼》改编的,讲的是一名书生在山中寺院抄写佛经时与一群孤魂野鬼之间发生的故事。看完电影,我旁边一位仁兄兴奋地说,电影太好看了,改天还要再来看一遍,要不然就没机会看了。听了这话我觉得很惭愧,因为在三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竟然睡着了两次。胡金铨属于传统的旧派文人,能写会画,考证成癖,长于老舍研究,出版过专著。他于武侠电影有开创之功,至今在徐克、周星驰、李安、侯孝贤等人电影中依然能感受他的影响,但现在再来看他的电影,明显感觉到他的电影手法过时了。用导演贾樟柯的话来说,刚开始看他的电影根本看不下去,因为它的语言是20世纪70年代的,但慢慢进去以后会觉得,它在美学上非常完美,整体氛围的把握和动作的节制令人钦佩。看来我的道行修行得还不够。

电影放映结束后还举办了一场主题活动,由台湾电影资料馆原馆长林文淇先生介绍了修复《山中传奇》的情况。林先生说,《山中传奇》由影片的主演徐枫女士捐资修复,2017年是胡金铨导演去世20周年,也是他85岁的冥寿,能在今年北京电影节上展映修复版的《山中传奇》也是对他的纪念。林先生讲了一些影片拍摄时的趣闻,也谈到一些不喜欢胡金铨的个人看法,他们觉得他的电影不是在走路就是放烟雾。有记者曾问胡金铨:你的电影的主题是什么?胡金铨反问道:电影还需要主题吗?《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在评价胡金铨时曾说,他把武侠小说的内容丰富、情节复杂的特点成功纳入到他的武侠电影中,融合了京剧中的特技和华丽场面,以及佛教禅宗的基本理念。胡金铨明白,电影需要通过感官来体验,他让银幕画面始终充满了缤纷的色彩,让画面变动不居。

香港作家董桥与胡金铨私交颇深,在他的散文中多次写过他们的交往。20世纪70年代胡金铨准备撰写《老舍传》期间去英国逗留过几天,旅居伦敦的董桥陪他去图书馆看书找资料,白天用功,晚上到傅聪家聊天。董桥说,胡金铨知识广泛、兴趣广博,看书过目不忘,称他是满身散发着中国乡土气息的读书人,他的镜头下的人性不是经过西方文明洗礼后的人性,他标举的是东方传统的侠义精神,“在他的电影语言的阐释下,萧萧风过之处,摇荡的芦苇丛中,依稀拂不掉千年的民族孤寂”。

今年电影节展映的另一部4K技术修复的经典影片是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在1963年拍摄的《豹》。2016年是维斯康蒂诞辰110周年,《豹》的修复版曾在当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展映,引起广泛关注,也吊足了我的胃口。《豹》被称为“一部上乘的意大利史诗壁画”,但是电影的故事却很简单,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浩气盖山河”(这是电影的另一个译名),讲的是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民主革命期间萨利纳亲王一家逃亡的故事,反映了历史巨变时期贵族社会和家庭的没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维斯康蒂竟然铺陈成一部三个多小时的鸿篇巨制,仅影片结尾的舞会场面就持续了50分钟。

维斯康蒂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成长于一个富裕家庭,本身是个贵族,拍电影是业余消遣,也会用个人的财富为电影投资,这才使他在拍摄《豹》时不惜血本。维斯康蒂在政治上是个左派,关心社会底层,是共产主义的信徒。这导致他像《豹》中的萨利纳亲王一样,面对时代变迁,充满了矛盾情绪。萨利纳亲王曾说:“如果想一切保持不变,一切都必须改变。”他已经认识到贵族让位给民主已无法避免,但是他又会说,“我们是豹子、是狮子,取代我们的将是豺狼和土狗”。这就是片名《豹》的由来。维斯康蒂用豪华的布景、奢侈的服饰、华丽的表演和荡气回肠的音乐反衬出萨利纳亲王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波德维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评价《豹》时曾说,历史仿佛成了一出巨大的舞台戏,维斯康蒂用迟缓的横摇加变焦的摄影风格,引导观众缓缓掠过它的细节。

《中国科学报》 (2017-05-26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