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5
选择字号:
听哲学巨匠杜兰特谈生活真意

 

《哲学的殿堂》,[美]威尔·杜兰特著,金城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张新庆

人类文明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并没有被后人记住名字的哲学家,正如人类社会曾经出现过无数多没有被传承的技术发明一样。那些有幸被文字记载下来的哲学家,其思想代代相传,跨越了个人旨趣、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翻开世界哲学史教材,人们熟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康德、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如同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刻在哲学殿堂的高显之处,持久地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指点迷津。正是有这样的“思维定式”,当收到金城出版社的《哲学的殿堂》时,本能地感觉它可能是一本偏重介绍西方著名哲人的历史类书籍。

作者在自序中就诚挚地发出邀请,欢迎读者领略其一致性生命哲学的丰盛的思想盛宴。为了明确这次思想邀约的时代背景,杜兰特对20世纪初的西方或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跨度,进行了高度概述:“生活似乎过于复杂和多变,以至于我们无法把握它的同意和意义。”为此,作者大胆放言:“今天没有人敢在生命的整体中去审视它,进行跨越式的分析然后缓慢地综合。”这种立足反思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视角和分析思路,顿时引发了我的好奇。尤其是我想回溯性考察这部完成于1929年的宏伟巨著,所涉足的有关人类生命、社会生活的议题、整体式考察方法和结论,能否超越时空限制,对90年后的今天仍有启发甚至直接的指导意义?

仅仅预览一下本书目录,直观上呈现给读者的,是类似图书馆哲学类书籍的二级学科标题目录,或者是如同《哲学是什么》之类的导读类哲学书籍的章节名称。可是,当我翻开这本五百多页的厚重大书才发现,最初的直观判断完全是错误的。本书不是在着力阐释过往哲学家的思想脉络,而是在倾力构造自己心目中圆满的“哲学殿堂”!

尽管在杜兰特所构造的哲学殿堂中没有忘记诸如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笛卡尔、叔本华、孔子的大名及其思想,借助通俗的语言轻松走进以往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领略生活、生命、自由与幸福的真意。不过,似乎只不过用其睿智且诙谐的语言加以批判性反思,而不是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论据或观点本身。这一点也不足为奇,上述所有思想家之也都是“自立门户”的,而不是在思想上依附于他人。就这一点看,杜兰特本人就可以被列入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思想史巨匠。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唯灵论、活力论、决定论、机械论、生物自然发生说等,这些来自哲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学说就有不同的回答,而杜兰特提出了要在生命的整体中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由此展现其内涵丰富的一致性生命哲学画卷。当然,回答这一古老命题,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论争的一个角力场,岂能单纯靠一种整体观的提法就一劳永逸。如何切题、如何分析综合才是显示哲人深邃思想的立身之本。作者从“人是机器吗”这一机械唯物主义命题作为突破口,从行进、微生物行为、消化功能、成长、再生、意识、生殖等不同侧面来剖析生命是否可以被称为“机械装置”。从字里行间中渗透杜兰特的论述特色:不急于给出武断性结论,局部的行文更像是科学综述的表述风格。

生活的真意是什么?这一个古老且难以名状的话题涉及到个体、家庭、社会和人类整体,其包含的层面之广、解答的问题之多,均非一般学者可以驾驭。杜兰特从时代变迁中的道德现象考察入手,辨析何谓道德与不道德,以及道德的相对性问题。此后,他以性道德问题为过渡,转向对爱情、婚姻、性别、子女的个体和家庭无法回避的生活内容的哲学分析。这位思想大家并没有拘泥于对道德规范内容论述,而是从农业到工业的大时代转化中考察道德相对性和绝对性,他对智力的道德、自然伦理、性与道德的精辟见解也不同于已有的道德学说。更为新颖的是:当论及“我们为什么会坠入爱河”时,他那种大视野的整体观再次令人赞叹不已。杜兰特从生物学路径、生理学基础、精神发展、性别差异、性格和智力特征等诸多独特视角娓娓道来;又犹如滔滔不绝的洪水,把一切可能质疑其立论和论据的阻碍物统统裹挟而去,无可阻挡。

总之,多年没有阅读如此构造精美、贴近现实生活的哲理名著了。杜兰特整体论生活观或一致性生命哲学,对当下我们思考和应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碰到的诸如婚姻爱情受挫、情绪波动、自我迷茫、信仰丧失和幸福感偏低等均有现实指导意义,值得一读。

《中国科学报》 (2017-05-05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