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2
选择字号:
PAC,寻找并行计算最佳应用

 

■本报记者 贡晓丽

10月21日,英特尔杯全国并行计算挑战赛(PAC2017)在合肥落幕。“与业内很多以硬件为导向的大赛不同,PAC的初衷就是在‘寻找最佳应用,挖掘优化人才’这两个维度上发力,积极培养人才,补足短板。5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坚持。”作为PAC的总设计师,中科院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研究室研究员、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评委会主席张云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PAC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PAC自2013年开赛以来,每年榜单都是在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 China)期间揭晓。

今年的大赛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PAC2017不仅沿用应用组与优化组赛道,还适应当下发展趋势与潮流,首次新增人工智能组赛道,成绩喜人。

运行效率超“戈登贝尔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张玉带领的CEM队获得应用组金奖,在分享心得时,张玉表示,参赛题目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自己18年来研究电磁场电磁波的实践与专长,还要围绕“准、大、快”等实际需求设计参赛思路。

据介绍,张玉CEM团队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超大规模并行电磁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结合我国超算系统,突破了超大规模并行矩量法矩阵方程构建、大型矩阵方程高效并行求解等一系列关键理论与技术,并行规模成功突破20万核,实现了国际上规模领先的并行电磁仿真计算,研制出了国际一流的高精度电磁仿真设计软件系统。

该软件已完成国内数十家重要研究机构电磁仿真设计任务,在重大工程应用中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同时也成功地应用于民航客机与高铁电磁环境效应仿真、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灾害评估、5G移动通信天线系统设计等民用重点领域。

“戈登贝尔奖”是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实际应用性、可扩展性、效率是其评选的三大指标,该奖项一直被美国和日本垄断。直到2016年11月,中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才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零的突破。

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乔楠认为,本届比赛中的优胜者——张玉指导的团队在选题上实用性强,在算法上通过创新使效率高达70%~80%,大大超出戈登贝尔奖获奖者30%的效率水平。“这说明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完全有能力站在世界水平的巅峰。”

高性能计算

“也要支持AI和大数据”

“2013年首届PAC参赛队伍只有43支,今年则达到了300支队伍,5年来PAC进步很快。”张云泉在介绍本届大赛亮点时说。此外,参赛项目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PAC“寻找最佳应用”的口号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今年前几名的队伍拿出来的国产应用,并行度都达到几十万核,而且也都是对国家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领域,很多已经在业务上有所应用。”

“高性能计算架构要既能支持高性能计算,也能支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在谈到PAC2017人工智能新赛道时,张云泉表示,高性能计算领域要迎难而上,要有把几类不同架构融合在一个平台中的决心。

作为人工智能新赛道的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恩红指出,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个技术潮流,其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已经有很多技术竞赛,本次大赛设立AI赛道本身就说明HPC与AI的结合有更重要的意义。”陈恩红说,我们目前的人工智能是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而今年的赛题来自中国银联实际的行业应用需求,该题目在算法方面有挑战,又要与PAC相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

“今年大概有60多支队伍参赛,占三个赛道的五分之一。有6支队伍获奖,从模型角度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这些核心技术以及参赛选手的现场表现来看,成绩还是不错的。”陈恩红介绍道,“当然作为在校生,参赛选手在一些方案,特别是方案的集成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期待。”

中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是中国第一次针对一项具体的技术提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体现出对技术趋势的把握和取得领先地位的决心。

“HPC+AI融合是大趋势,英特尔公司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部门都会积极参与其中,为中国高性能计算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英特尔人工智能产品部高级总监何京翔说。

以人才培养为重

谈到PAC对学生培养的作用方面,张玉认为,以赛促教、以赛促用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这次大赛也培养了参赛学生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与工匠精神。

“同时,从大赛中也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人才是非常紧缺的。”陈恩红说。张云泉也指出,中国超算人才的短板问题一直存在,“因为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产业需求都很大,人才供应量不够,培养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尽量通过PAC的比赛,加快人才涌出”。

作为大赛的冠名方,英特尔中国区企业事务部总经理朱文利谈到PAC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PAC竞赛平台,给中国的大学生们提供很好地参与到实际产业中的动手实践机会,这也与国家提倡的推进‘新工科’建设、培育新一代人才的理念高度一致”。

“PAC也给高校老师提供了把握技术趋势、改善教学方向的机会。”朱文利介绍说,除了PAC,英特尔还与很多大学联合提出人才新理念、联合进行科研、联合设计新课程等,对全国大学课程改革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其参与推动的《并行编程原理实践》等已成为全国高校示范课程。

“英特尔在运营、推广等多方面积极参与PAC,就是在践行把支持教育与人才培养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行为之一的理念。”朱文利说。

《中国科学报》 (2017-11-02 第7版 产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23.8% 揭示DNA损伤应答过程中染色质松散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