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4
选择字号: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五大张力

 

■徐飞

地缘政治张力:海权与陆权。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从非此即彼到彼此融合,既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上全力争取“陆权”,又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路”上积极角逐“海权”,实现一带与一路有效对接、陆权与海权深度整合。

经济张力:需求与有效需求、小账与大账。在需求和有效需求之间,宏观上充分意识到各国基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战略考虑而形成的对高铁的旺盛需求;中观上全面审视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宗教、人口以及安全等多重现实因素;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尤其要理性审慎评估高铁目标国在财力、人口密度、电力供应、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实际状况,精准把脉有效需求。从经济角度算好高铁“走出去”的“小账”,争取尽可能好的财务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从“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算好高铁在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军事国防、文明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产生的溢出效应“大账”。

社会张力:人口流动与文明冲突。在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背景下,高铁在提升沿线国家各个族群交往、交流与交融水平的同时,防止族群间的“文明冲突”、寻求与沿线国家的“文明共生”,将是事关“一带一路”能否成功的关键。当前,如何激活沿线国家丝绸之路的集体记忆,继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古丝绸之路精神,需要创新思维来营造不同文化“共生”的环境。

心理张力:认知与认同。实践中,着力争取目标国在技术上的认同自不待言。更要注意的是,应着力实实在在地帮助目标国解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掣肘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此赢得目标国人民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远比技术认同重要得多。对于中国高铁“走出去”而言,“朋友圈”有多大,“高铁线”就有多远,做大“朋友圈”才能修远“高铁线”。

潮流张力:全球化与反(去)全球化。在全球化与反(去)全球化激烈博弈的国际局势下,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趋利避害。一方面,坚定全球化信念;另一方面,中国要切实站在目标国的立场上来思考和行动,不单单是推动高铁建设,更要紧扣目标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铁建设为牵引,推动沿线各国产业化、城镇化乃至工业化进程,释放“高铁红利”,发挥高铁的“拉动效应”和“溢出效应”,改善当地民生,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目标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共同探寻一条新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协同发展道路。(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报》 (2017-01-24 第8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