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丽妃)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王兆华、张斌和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关大博提出,应采取国际合作,阻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倒电子垃圾。发达国家制造了最多的电子垃圾,但其中大部分都在监管松懈的发展中国家被处理。他们的观点文章发表于《自然》。
2012年,中国处理了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其余的垃圾被运往印度以及东亚和尼日利亚等非洲的其他国家。其中,钢、铁、铜、金等价值较高的无毒器件常常被回收利用。
他们认为,对电子垃圾的全球对策应包括:确立国际准则;设立批准处理公司从业、推进技术转移的行业团体;实施更强有力的国家立法,禁止有毒物质进口,监管可疑的“二手”出口;此外还应提升消费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作者表示,研究者和监管者应在制造、使用、处理、回收和重新制造过程中,使用射频识别卡追踪电子元件。“最终目标应是建立制造更清洁、消费更节约的循环经济模式,拥抱生态足迹更小的租赁技术消费和云技术。”关大博等总结道。
《中国科学报》 (2016-08-08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