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8
选择字号: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
获得太湖水生植被生态恢复光学阈值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水下光环境影响到水生植被的分布、群落组成及生物量,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生植被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张运林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使用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表征水下光环境条件,进而确定水生植被生态恢复的水下光学阈值。相关成果发布于《生态学指标》。

科研人员基于2006年到2013年连续8年的太湖水下光环境和水生植被分布调查数据,并结合相关卫星遥感数据,对太湖各采样点的水生植被出现频次进行了提取和分析,获得了太湖水生植被恢复的关键光学阈值,并进一步结合光学和营养盐状态分布对太湖潜在水生植被恢复区域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的升高,水生植被的覆盖比例有所上升。在连续8年观测中持续有水生植被出现的19个站点,该比值与水生植被出现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科研人员结合太湖各区域多年光学和营养盐分布情况提出,太湖南部、胥口湾、光福湾及贡湖湾的部分区域可作为水生植被恢复的关键区域,若未来竺山湾和梅梁湾的营养盐水平继续降低,也可作为水生植被恢复的潜在区域。

《中国科学报》 (2016-08-08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23.8% 揭示DNA损伤应答过程中染色质松散新机制
科学家发现植物新种:成都卫矛 另一颗行星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