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晴丹
无花果属于桑科、亚热带落叶果树,又被称为长寿果、圣果。
据北京农学院果实发育团队教授沈元月介绍,无花果是一种稀有水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多糖类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显著的抑瘤抗癌功效,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与蓝莓、猕猴桃等并称为“第三代水果”。
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无花果成为果树种植业调整和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候选树种之一。但是无花果因抗寒性差,这种外来水果过去并没能在北京推广种植。北京地区的市民想吃到无花果,还需要从周边运输过来,新鲜度难免大打折扣。
2009年,北京农学院果实发育团队教授沈元月课题组从国内外共引进40多个无花果品种,进行日光温室栽培。通过多年的试种,最终选出了玛斯义陶芬、青皮和108B三个主推品种,在京郊推广种植。
无花果在设施里种植,具有耐旱耐瘠、病虫害少、易扦插繁殖的特点,且无须用药、无须剪枝、疏果、套袋等工序,管理十分简单,无花果成为了生产绿色或有机果品首选优良树种。
沈元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限制无花果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低温伤害。在不加温条件下,无花果供应期在7月到10月,最近试验发现,在加温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无花果鲜果可实现周年供应。
以玛斯义陶芬为例,这种无花果产量高、果实可达拳头大小,亩产1500公斤以上,按市场平均每公斤40元计算,亩收益可达6万元。
而在他们的帮助下,北京试验种植区的无花果产量增加了几倍,无花果由于自身价值高,在市面上也能卖出好价钱,给果农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现在,走进我们院的无花果种植区就能看到,无花果树产量很大,正值无花果成熟时期,已经可以采食了。”沈元月说。
据统计,目前世界无花果年产量250多万吨,非洲和欧洲是全球无花果主要产区,而中国产量不到1万吨,在世界排名20名之后。
无花果在我国多为零星栽培,全国栽培面积只相当于苹果栽培面积的1/1220,是柑桔栽培面积的1/420,属国内栽培面积最小的果树种类之一。专家表示,基于无花果广泛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沈元月表示,无花果并不是我国本土水果,而是起源于地中海地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水果,无花果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发展壮大,实现从中国再“走出去”。接下来,他将从这方面着手拓展无花果产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6-08-03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