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5
选择字号:
e 见

 

一个问题的正确线索并不是唯一的,其正确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在线索向答案推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逻辑思维,而如果思考不讲究逻辑,就很容易将不同问题与不同答案相混淆,变得更加糊涂。可见,在问题到答案的过程中,有两方面很关键,一个是抓牢正确的线索,另一个是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2888-9

89813.html

邱铁成《从问题到答案》

科研工作也是一段复杂的实践与认识相互检验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无数的汗水,才能取得一定的收获。科研工作者,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创造的科研新人,在努力拼搏、踏实钻研的同时,更需要得到正确的科研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避免被不必要的阻碍拖累,争取早日获得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可以说,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错误,功亏一篑。正确的科研方法是构建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其能够扩展和深化人们的认知能力与辨识水平,对科研工作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反,错误的科研方法往往会导致荒谬的结论或者伪科学,有时甚至会严重地阻碍科学发展的进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8728

4-989359.html

庄健《科研大厦的“基石”》

胡适针对刘修业所撰《吴承恩年谱》初稿中一些过头话而说的“你说的‘分寸’,最是许多学者容易忽略的一点,所以我常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只可说七分话,不可说八分话,更不可说十分话”。有一分数据,不见得能说一分话,“数据”可能只是“证据”的一小部分,甚至压根就不是。由“大数据”衍生的“小数据”并不见得靠谱。必要时,需要细斟酌,透过“数据”看本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

989392.html

王启云《数据能说多少话?》

双一流建设被不少人解读为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中心,无论这种解读是否确切,但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确是高校的稳定剂。实力强的学校可以搞学科建设,实力不足的也可以搞专业建设。这无非是覆盖范围大小不同而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

990576.html

肖建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的稳定剂》(栏目主持:沙森)

《中国科学报》 (2016-07-25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植物新种:成都卫矛 另一颗行星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
世界最快闪存在中国“破晓” 迄今最完整植物单细胞图谱问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