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隋淑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17
选择字号:
挥之不去的“哲人石”情结

 

■隋淑光

【但是在当时,许多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智者甚至科学家也虔诚地相信并痴迷于它,其中就包括波义耳和牛顿。】

“哲人石”之于“魔法石”,可能人们对后者更为熟悉。其实两者指的是同一物体,其英文名称为philosopher’stone。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英文名就是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在西方文化中,特别是中世纪的炼金术士眼中,哲人石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传说中它是一块既可以炼金,又可以令人起死回生的神奇石头。根据当时的描述,它大多是一种红色的粉末,本身能保持不变——不会生锈、不会腐烂,甚至耐火。生活于14世纪的炼金术士奥尔图兰对它的性能进行了总结:这是一种红色的、有熔化作用的、经得住烈火考验的、能染出颜色的和可以使其他东西发生变化的石头。这种石头能够穿透所有硬的与软的物体,并将它们变成真正可以炼出金的材料,它可以祛除人体的任何疾病,使之健康……

关于哲人石神奇异能的传说比比皆是。除了能够完成“嬗变”,将“贱金属”转化为“贵金属”,能治愈所有的疾病,能使耄耋老人焕发青春、返老还童外;它还能改变作物的成熟季节,能使人隐身,能带人在天空自由翱翔,等等。在传说中,法国炼金术士尼古拉斯·弗拉梅尔(1330年—1417年,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名字叫尼可·勒梅)得到了哲人石,他不仅因此致富,有财力在巴黎修建了14家医院,兴建并修整了教堂,而且还得以长生不老——直到18世纪,有人还声称看到了他。

也许今天看起来,关于哲人石的这些说法都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在当时,许多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智者甚至科学家也虔诚地相信并痴迷于它,其中就包括波义耳和牛顿。比如说牛顿的藏书中约有十分之一与炼金术相关;人们还发现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1版的第3编中,有一条与全书内容不协调的“假设Ⅲ”:“每一种物体均可嬗变为任何另一种物体,可以具备一切中间程度的性质。”在其去世以后,他的朋友们发现了他留下的关于炼金术研究的百万字手稿,其中记录了各种炼金术实验设计、炼金的设备和研究成果。

在中国古代也有关于“哲人石”的想象,不过当时人们所追求的独具特色的“哲人石”叫作“金丹”,痴迷于此者称为“金丹家”。我国的炼丹术约起源于战国时期,两千多年来,由此形成了种类颇多的相关典籍。此外,受众面更为广阔的古典小说中对此记载也很丰富。比如《水浒传》中记述了离开梁山后化名为公孙一清,追随本师罗真人“烧炼丹药”的公孙胜;《红楼梦》中则有“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等,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贾敬。《警世通言》和《儒林外史》两书中则详备地记述了几个关于炼丹术的骗局。

《警世通言》中的“丹客半黍九还 富翁千金一笑”篇的篇首写道:“世上有这一伙烧丹炼汞之人,专一设立圈套,神出鬼没,哄那贪夫痴客,道能以药草炼成丹药,铅铁为金,死汞为银。名为‘黄白之术’,又叫得‘炉火之事’。只要先将银子为母,后来觑个空儿,偷了银子便走,叫做‘提罐’。”书中还借术士之口讲述了“贱金属”的“嬗变”过程:“这叫做母银生子。先将银子为母,不拘多少,用药锻炼,养在鼎中。须要九转,火候足了,先生了黄芽,又结成白雪。启炉时,就扫下这些丹头来。只消一黍米大,便点成黄金白银。那母银仍旧分毫不亏的。”由此可见术士口中的“丹头”具有“哲人石”的功效。

此后文中详细记述了一位痴迷此道的潘姓富翁受骗的经过:在富翁拿出数千两“母银”供烧炼之后,术士借口奔母丧返乡,并暗中将银子带走,而留下姬妾看守空空如也的丹炉。此后其姬妾引诱富翁在丹炉前苟合,待术士返回,开炉后以“此必有做交感污秽之事,触犯了的”来责怪富翁,富翁只好又拿出银子赔罪了事。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甄监生浪吞秘药 春花婢误泄风情”篇,讲述了好色贪淫的甄监生,因服食了术士的丹药而丧命的故事。《儒林外史》中则讲述了一位叫马纯上的读书人所经历一场未遂的炼银骗局,诈骗手法与《警世通言》中的记述如出一辙。

比较世俗化的小说,如《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等,所记述对金丹的追求往往是以获得财富为目的。而在神话小说中,则往往孜孜以求于长生不老,其典型代表就是《西游记》。可以说没有哪部书像《西游记》这样全书弥漫着对生命的忧患意识,书中几乎每个形象都面临追求永生的紧迫感。除了金丹以外,吴承恩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把“哲人石”在形式上进行了迁移,如变身为蟠桃、人参果,乃至唐僧肉。

所谓的金丹到底为何物呢?其主要成分就是硫化汞。天然硫化汞矿物呈红色(称为丹砂),经加热后分解出汞(水银),汞与硫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经加热就又恢复到红色硫化汞的原状。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属于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所谓的“九转还丹”其实是在不断重复这一反应过程。其实古人也明白这一道理,如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说道:“而丹砂炼之成水银,积变又还原成丹砂”,但因为观察到其与“凡草木烧之即烬”的特性不同,故认定其能令人长生。中西金丹家在炼金或炼丹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药物大体相似,因此“大多是一种红色的粉末”的“哲人石”,其成分或许与“金丹”同出一辙。

曾有学者说过: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都必然遇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在头脑中产生共同的反映和认识。因此对“哲人石”的崇拜,或者直白地说就是对其所能带来的财富和长生不老的追求,弥散于东西方文化中,也就不足为奇了。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曾这样写道:“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在中国古代有“点石成金”的幻想,在希腊文化中则有迈达斯之手(Midas Touch)这一神话。传说迈达斯是弗吉尼亚的国王,他因为殷勤招待森林之王,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本领。但他最后却因此而后悔,因为他碰触的任何东西都变成了黄金,包括食物和他的女儿。

在现代科学视野中,炼金术长期以来形象不佳,被评价为巫术、魔法、异端、怪诞。如果探究其积极意义的话,“孕育了近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化学发展积累了大量感性材料……”可能是之一。公允地说,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人类智慧生产出的“早期产品”,难以求全责备。而且直到现在,恐怕绝大多数人心中还会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哲人石”情结在潜藏,并伺机而动。

《中国科学报》 (2016-06-17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拥抱不确定性,把脉太空碎片演化 科学网2024年度十佳博文由你决定
“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新研究揭示光学湍流特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