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4-18
选择字号:
物美价廉的微青1号

 

■本报记者 王晨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尽管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确实迷人,但青草的供给却并不能满足我国畜牧业的喂养需求。

“牛羊过冬良饲”

“牧区的牛羊一过冬掉膘掉得很厉害。”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在中科院微生物所调研时说,“希望微生物所能充分发挥在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的优势,促进青海经济尤其是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每年5月到10月份之间,草原上的羊能长到120斤,过了一个冬天后,掉三四十斤,等到来年水草茂盛时,才能恢复体重。

“因为羊必须到一定重量才能卖出好价钱,长了掉、掉了长的喂养方式明显存在资源浪费。”解源一直想寻找一个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陶勇,2010年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回国,从事工业微生物研究,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微生物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主任。

“要解决冬季不掉膘,就得解决饲草问题。这个事情我们得做,既不是科技前沿,也没有带来很大的个人收益,但关系着牧区农民的生计。”陶勇在走访青海的草场时发现,当地人都是把草打碎以后压在青草窖里进行青贮发酵,效果不稳定,杂菌丛生。“当地一直想做青贮,也买过一些日本、美国的菌剂,平均下来大概一吨草需要一百多块钱。”

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青贮饲料能改善冬春季青饲料供应不足、保存青饲料的口感和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青饲料长期保存不变质、饲喂牲畜更安全放心、改善动物食不长肉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养殖农户的养殖效益。

“为饲草质量上保险”

微生物所组织了一支队伍:做工业微生物的陶勇研究员、做乳酸菌的钟瑾研究员、菌种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研究员、做酶制剂的董志扬研究员进行项目攻关。在微生物所承担的“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微生物检测与资源应用服务平台”项目的支持下,青贮饲料复合菌剂的研发开展起来。

“我们首先要找到好菌,把它发酵出来进行筛选分离。”研发团队收到青海寄过来的青贮的草料——主要是燕麦草,一方面随即从中分离筛选“土著”菌株;另一方面,利用本所微生物的资源优势,在实验室开展了模拟青贮试验。

在了解青贮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菌株发酵特性及在青贮发酵不同阶段对不同菌株代谢产物的需求,团队成员筛选了包括土著菌及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乳酸菌等菌株近千株,找到了生长快、产乳酸多,在短时间能把pH值降下来,且在厌氧情况下能抑制其他杂菌生长的优良菌株。此后,团队又开展了菌株发酵工艺及菌剂制备工艺的研发及优化,极大降低了菌剂的生产成本。

“等我们觉得有些把握时,就开始和草场合作。”钟瑾等人开始在北京和青海之间奔波。

经过反复的验证和实验室检测,陶勇等人发现了一个含有青海当地菌种的配方效果最好。

“实际上是好几个菌组合的,我们叫它微青1号,意思是微生物所青贮1号菌剂。”功夫不负有心人,钟瑾等人的成果在青海的海南州、海北州等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及推广。而青贮饲料复合菌剂研发团队自2010年以来,已针对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等地不同的草料特征分离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的优良菌剂,并开展青贮实验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青贮效果。

“真正管用的菌剂并不是高大上的。虽然这是好几十年前的技术了,但我们国家没有专门的队伍来研究,又确实有市场需求。”钟瑾表示,国外的菌剂适应环境的能力其实不如本地菌剂。“我们也希望把它变成产业,为中国生产高质量的青贮菌剂。”

青贮饲料复合菌剂研发团队认为自己卖的是“保险”,可保证饲草的质量,“没有优质的青贮,牛羊冬季就没有吃的。一吨草用十块钱的菌剂,产生的价值都给牧民。”陶勇他们走访了十几个贫困点,了解到需求,下一步思考的就是怎么推广。

该成果也引起了蒙古国科学院的重视。2014年,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带领蒙古国科学院访问团来微生物所访问“青贮饲料复合菌剂”研发团队。双方充分讨论了在蒙古国开展青贮饲料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合作开展研究的初步思路,达成了青贮饲料菌剂合作研发意向。

2015年,青贮饲料复合菌剂研究团队在全国二十几个地方开展了示范工作。由于一吨干草能做出三吨青贮饲料,牛羊适口性好,营养也不错,很多草场纷纷表示想开展青贮业务。

“青贮饲料复合菌剂技术标准的建立及饲料青贮的示范推广,对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陶勇表示,“同时我们希望和有诚信的大企业合作,我们提供菌剂配方,让牛羊吃上物美价廉的青贮饲料。”

《中国科学报》 (2016-04-18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