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Y. Hezaveh
本报讯 天文学家日前辨认出一个可能主要由暗物质构成的矮星系,而这要得益于其巨大质量产生的使光线弯曲的效应。该星系是一个更大星系团(如图所示)的一部分,而后者距离地球40亿光年,位于地球和被称为SPD.81的更遥远星系之间。反过来,这个矮星系位于距地球约120亿光年的地方。当经过介于中间的星系团时,它的无线电波辐射被扭曲成一个圆圈。这一过程被称为“引力透镜”。
圆圈的大小和形状帮助天文学家估测介于中间的重量为太阳质量1万亿倍的星系质量。不过,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圆圈的大小和形状无法同预期来自单一星系的弯曲进行精确的匹配,因此失踪的恒星肯定位于一个很小、极其微弱且由暗物质主导的伴星系中。同时,这个伴星系围绕着更大质量的恒星运转。
根据该团队的估测,该卫星星系的质量约是太阳质量的10亿倍。此项发现日前发表于《天文物理学杂志》网络版。该团队的分析还使其得以辨认出一个否则将会觉察不到的矮星系最有可能的位置。
两个恒星质量(一个很遥远,另一个距离地球要近很多)偶然的对齐,或许能帮助研究人员阐明构成矮伴星系的暗物质类型,从而使天文学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无论是可见还是不可见的宇宙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宗华)
《中国科学报》 (2016-04-18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