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4-11
选择字号:
华冰聊专利:专利权是企业股东利益的保障

 

甲是A公司的投资人,A公司的生意一直很好。乙是A公司的技术总监,负责A公司的产品研发和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同时是A公司诸多技术的发明人。后来,乙从A公司离职,并在离职前将A公司的相关专利全部未缴费而失效。乙离职去了B公司,并在B公司申请了新专利,并用新专利告A公司产品侵权,并在各类投标活动中屡屡发出侵权公告,致使各商家不敢贸然采购A公司产品,A公司业绩出现严重危机。

与这件事情类似的,是曾经的“华为一哥”李一男。2016年3月15日,李一男涉嫌通过内幕消息炒股,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李一男的故事很多人知道,华为并没有因为李一男的出走出现专利危机。

当核心技术人员或研发团队离开,企业面临的风险如何应对?包括投资人在内的股东利益如何保障?

从A公司的故事中不难看出,A公司由于专利管理不善,引出两大重要问题:一是走了一位员工,多了一个敌人。员工离职,另立山头,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是一般企业最不愿面对的发展困境,也是企业投资人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专利权是好用的工具。专利法对“职务发明”有明确规定,乙在A公司就职期间产生的一切与工作相关的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都应该归A公司。乙离职一年内,不得申请与A公司工作内容相关的专利。这些是专利法明确规定的内容,A公司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约定乙离职后的一些工作内容。同时A公司在乙离职一年内,将与乙工作相关的创新技术,尽快申请专利权,将乙工作期间的智力劳动成果以专利权的形式锁定在A公司,以减少因为乙离职带给A公司的损失,保障A公司股东们的利益。

二是重要员工流失引起的专利权丧失。在很多科技创新型企业,技术负责人同时管理企业的专利,是很常见的管理分工方式,并非A公司首创。但是A公司却遇到了一个不靠谱的技术总监乙,在离职前顺手废掉了公司所有的专利权。就像武林高手过招时,并不杀死对方,只是挑断脚筋一样。

这是专利权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参照华为的管理模式,设置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透明的管理流程,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放弃专利权,也不会将企业专利权落入黑手。

对于一些中小型尤其是科技创新型的公司,如果配备专业的管理和制度不太现实,可以考虑将专利权管理的事宜外包给专利服务机构,外聘专业的团队管理企业的专利事务,确保不因人才流失而导致企业专利权出现问题。

(作者华冰系专利执业代理人)

《中国科学报》 (2016-04-11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