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20
选择字号:
美日免疫学家获复旦—中植科学奖

 

本报讯(记者黄辛)12月17日,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举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并分享300万元奖金。

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由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担任主席,多名诺贝尔奖以及菲尔兹奖获得者担任评委。

艾利森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他首次发现阻断CTLA-4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同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免疫—肿瘤疗法的CTLA-4抗体。本庶佑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首次发现PD-1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诱导基因,其后续研究揭示了PD-1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

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菲尔兹奖获得者沃恩·琼斯表示,两位科学家的成果将对大量的人群产生作用,相关奖励有助于提升年轻人对基础研究的兴趣。

本届论坛聚集了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大会主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科恩伯格,狄拉克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资深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迈克尔·乔丹等科学家,分别就人类疾病治疗、计算的量子飞跃、计算思维和数据科学等主题作特邀报告。

当天,丁肇中对其团队利用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在宇宙带电粒子探测方面获得的结果作了介绍。AMS被称为“能测量带电粒子的哈勃望远镜”,它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精密物理实验。5年来,AMS共收集到900亿个带电粒子的数据。丁肇中表示,AMS的测量结果推翻了很多现有理论,那些“无法想象”的测量结果最为重要,因为它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了解是多么有限。

《中国科学报》 (2016-12-2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