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堃
在古代,入冬以后,全家老小外出活动的时间减少,多以“升官图”这种游戏打发时光,完成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升官梦”。
“升官图”又名“彩选格”“选官图”,是一种以不断升官为目标的赌赛游戏,将异常复杂的晋升之路交由掷出骰子的大小来决定。今天的强手桌游(又叫“大富翁”)正是它的现代化变种。
棋盘一般为一尺半的正方形,其大小恰占一张八仙桌的主要部分,棋盘以石印或木板套色印刷成一块块的长方形格子。正中并列三格,分别写有太师、太保、太傅,每一格下分四栏用小字标注,分别写明了德、才、功、赃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奖惩办法。
环绕太师、太保和太傅的是三圈大小不一样的格子,每个格子均写有一项官衔名称,这些官衔依照所属的衙门规类由低到高排列,从京内的内阁、六部到外埠的督抚道县共有数百个官职,如县衙、州衙、翰林院、宗人府等,下面有从属此系统的大小官职,如州衙下分为“知州、州同、州判、吏目”;每个官职上方注明其品秩,如知州为从五品,则标注“从五”,以此类推。在每个格子的下方用小字附注德、才、功、赃的奖惩办法。在正方形棋盘下侧的最外围一圈,格子中所标注的不是官衔,而是出身,从白丁开始后面依次出现:童生、案首、监生、秀才、贡生、举人、解元、进士,探花、榜眼、状元等共有15种出身。游戏者需从白丁开始,首先获得出身才能进一步得到官衔。
升官图游戏里还附有一个尖头陀螺状木头骰子,有四个长方形的侧面,侧面分别写上“德”“才”“功”“赃”,每个字对应盘中相对的位置。高级些的陀螺四个字分别用红、绿、蓝、白四色书写,普通点的陀螺“德”“才”“功”用红色写,“赃”则必须用黑色书写。玩的人起手从“白丁”处出发,轮流用大拇指和食指旋转陀螺,以决定“升官”速度和进程:根据陀螺停止转动倒向一边之后显示的字,按照棋盘上的判词移动棋子逐步转换官职。通常“德”的判词最好,可以获得越级升迁,“才”也能获得升迁,“功”则原地不动,转得“赃”字便会被贬黜。
“太师”是升官图里的最高官位,在太师位置的玩者,只有在掷了“德”以后,才算荣归,荣归就是光荣地退休还乡,这在游戏里算是取得了胜利。玩者若手气不佳,只有坐看同局者意气风发、高歌猛进,升至一品大员而徒呼奈何的份了。
升官图产生年代难以确考,在不同时期,由于官职不同导致“升官图”的样式不同,但基本规则和玩法却是完全一样的。
升官图之所以存世成为雅俗共赏的游戏,也在于它把官僚制度的神圣与神秘打破,展示给大家,因此,升官图游戏中蕴涵着相当深远的意义。同时,升官图游戏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严酷的社会现实:“赃”顾名思义就是贪赃枉法,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为官大忌,连续扔出几个“赃”,那基本上就输定了。
不过,在骰子游戏规则中还标注“赃遇德不行”,也就是说,如果你同时掷出“德”和“赃”,那么功过相抵,不升官也不降职。更值玩味的是,当你一路顺利进阶为太师、太傅一品大员后,即便掷出再多的“赃”,也不会被罢黜降职,这是那个年代“刑不上大夫”的人治现实的体现。
当然,游戏也有窍门:到“外省衙门”转一圈,进阶之路会更顺畅。而且不是说每种官位都掷出“德”才对自己尽快获胜最有利。例如在同样的官位,掷一个“德”也许可以立刻晋升到品秩更高的翰林院官职,却可能在此后数轮都是在翰林院和学部衙门之间跳来跳去,很难进入正途;而如果掷一个“赃”被降到外府做个小小七品,却可能很快由府而京县、知州,一路攀升,最后总督而太保、太师。这幅升官图的官职擢迁路线和实际情况是比较符合的,也是对社会不公的讽刺。
这款游戏如今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有人以升官图为蓝本开发了类似的电脑游戏。这款电子游戏,不知你玩过没有?
《中国科学报》 (2016-11-18 第8版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