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涛
【平时,她是温驯的小松鼠,而当面对强敌威胁,她立刻变成一只刺猬了。】
瑞士,这个至今未加入联合国的中立国,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个柔情似水的少女,以她的笑容和好客,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凡是去过瑞士的人,谁不留恋瑞士的山山水水呢?雄奇壮美的阿尔卑斯的雪谷冰峰,如诗如画的山谷和奔腾的溪流,静谧的牧场和鲜花包围的村镇,梦幻般的湖泊和古老的教堂,以及宁静的小城、幽静的街道……无不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个以旅游业为重要经济支柱的小国,以她的天生丽质吸引世界的目光,但是天赐的自然风光并非是唯一的优势,瑞士人对环境的精心保护,致使山林郁馥、河湖清澈,道路交通便捷,村镇清洁美观。旅游业周到的服务,其实更是渗透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内在的精神。
这是瑞士柔美的一面,但是瑞士也有刚强的一面。
平时,她是温驯的小松鼠,而当面对强敌威胁,她立刻变成一只刺猬了。
近日读《多拉报告》([匈牙利]拉多·山多耳著,柴鹏飞译,群众出版社1980年出版),使我对瑞士有了更深一层的印象。《多拉报告》是写二战期间潜伏在瑞士的反法西斯人士(即瑞士情报组),为苏联提供大量有关德国法西斯军事、政治等情报的回忆录,这当然是很有价值的史料。不过,我最感兴趣的一点,即作者对于当时的瑞士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气焰和随时可能亡国的危险,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充分的备战措施,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动容。
时间回到1939年8月,“希特勒向波兰施加着越来越强大的压力,瑞士国内的形势也随而紧张起来。旅游者明显减少,街头巷尾、酒后茶余,人们谈得最多的是会不会打起来。联邦政府通知全国,一旦战争爆发,商店将停业两个月,要求居民根据此一情况进行相应的准备。”书中写到,“全国顿时一片抢购风,人们不但争买金银首饰和罐头食品,甚至还为孩子买了大小配套的鞋袜。”
8月31日,瑞士议会选举产生了部队的大将衔司令官吉赞将军。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中立的瑞士于9月2日进行了总动员。瑞士政府向德国人透露,一旦德军越过瑞士边界,瑞士将毁坏所有工业设施,每个瑞士人将进行殊死的抵抗。同时瑞士向山区转移了够吃4年的粮食。”
“瑞士政府还向德国人透露,瑞士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已经转移(原书作者按:瑞士的黄金储备相当于其所发行通货的三倍,转移到了美国的诺克斯堡)。德国大可不必为此进攻瑞士,并且瑞士已经动员起来的40万人也颇可一战。”
已经全民动员、决心背水一战的瑞士使希特勒颇伤脑筋,山地作战不是德国军队的长项,何况最有吸引力的黄金储备早已转移,再说瑞士人在山区储存了大量粮食和原料,足可支撑几年……在这种情况下,侵入瑞士对于纳粹德国实在没有多大价值。
总之,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团团包围,瑞士始终没有沦陷。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瑞士在强敌面前宁死不屈、作好抗击敌人的各种准备,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我去瑞士后发现,瑞士人在享受和平时并没有放松对战争的警惕。
据有关资料,瑞士除常规部队外,一旦军事总动员,48小时之内可以立即组成一支60万人的强大正规军开赴前线。瑞士法律规定,凡20岁至50岁的健康男子都要服兵役,而且必须定期到兵营接受军训(女子可志愿参加军事辅助性工作)。接受军训的男子的军服、轻武器、弹药、防毒面具等装备,都要带回家自己保管。一旦接到动员令,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战斗岗位。瑞士军费达人均1万美元。
据称,平时瑞士的主要交通要道(隧道、桥梁)下面都埋有炸药,一旦需要,即可炸毁,以阻止敌军入侵。它还建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地下防御体系,里面有医院和救护站、仓库、通信设施、发电供水系统、食品库等,一旦爆发战争,全国居民可以迅速进入地下。另外,在汝拉山区的山洞里有一座巨大军火库,长达80公里,储藏大量军用燃料。西部山洞还储备了65万吨军用物资……
瑞士人自称他们的战略是“刺猬战略”!
在瑞士的火车站,你常常可以在周末看到许多年龄不同的军人,全副武装,与亲人告别,然后登上列车。他们就是服兵役的老百姓。
这是瑞士一道别致的风景。
《中国科学报》 (2016-11-18 第7版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