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千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1-18
选择字号:
佛祖如来拈花当微笑

 

■郑千里

【直到1790年,一位德国大诗人大胆跨界,率先提出“花朵是由叶子变来的”观点,尔后,科学家们经过试验研究也作出确切的证实。】

这是2600多年前的一个秘密:大梵天王把金婆罗花献给佛祖,佛祖安详地拈起一朵,却一句话也不说。众人不明其意,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见状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现在传给摩诃迦叶。”佛祖言必信行必果,没有打白条,当场予以兑现,把自己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

禅宗的“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典故即源于此,后来又有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机。

我流连版纳植物园,可能是因为一天到晚拈花惹草,在花花草草的世界里走火入魔了,也可能素来爱瞎琢磨,今天突然又发癔症:既是“一叶一如来”,为何如来是“拈花一笑”,而非“拈叶一笑”呢?

版纳植物园的老师告诉我,在神奇的植物界,许多叶子经过改变形态即是花朵,花朵看上去是叶子的植物,品种繁多。譬如在南方触目可见的三角梅,其花朵就像叶子一样,有明显的脉络形状,其苞片远看就像叶子,故三角梅也被人们称为“叶子花”。

由版纳植物园胡建湘等编著的《热带雨林奇花异木》一书介绍,凡见过三角梅等植物的人,都觉得它们的花色鲜艳多样,耀眼夺目,殊不知,这争奇斗艳的不是花瓣,而是花的组成部分花苞。

还有一品红。每年入冬后,最顶层的苞片逐渐由绿色变为红色,最终成为火红色,人们在兴高采烈地观赏之余,通常会把这些变色的苞片误认为是花。其实一品红真正的花很不起眼,不注意观察根本看不到。也正因为如此,一品红根据自己世代积攒的智慧,将靠近花朵位置的苞片变成红色,伪装成艳丽无比的花朵,以此吸引传粉者前来拜访,繁衍后代。

我听闻之后不禁莞尔。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晓“红花也要绿叶扶”的道理。这是美学,也是哲学:即便是艳丽的红花,也需要依靠绿叶的映衬,才能愈显其娇艳美丽;如若失去了绿叶点缀,即便是享有国色天香美誉的牡丹,也可能会为之减色和逊色。由此,我们经常借助赞美大自然中“扶”红花之红的绿叶,赞美生活中那些烘托伟人之伟的凡人。

18世纪的人们不能解释花的由来和起源,直到1790年,一位德国大诗人大胆跨界,率先提出“花朵是由叶子变来的”观点,尔后,科学家们经过试验研究也作出确切的证实。

我们许多人不求甚解,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淡漠了“红花也由绿叶生”——这属于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事实,故此,引申到论及伟人与凡人的相互关系,也只懂得说“红花也要绿叶扶”。

然而证据确凿,红花也由绿叶生。只不过,沿着虫媒传粉方向发展的花朵往往五彩缤纷,沿着风媒传粉方向发展的花朵,花瓣则往往因为退化而不起眼,这样纷繁复杂的变化以及基因的变异等,掩盖了花朵的真实面貌,使很多人不知花朵的前世今生,很难相信花朵的“先驱”其实就是叶子。

佛祖大智大慧,衣钵真传,其所要传递和点化的,其实是一种祥和、宁静、安闲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是一种“涅槃”过程的境界,只能心领神会,不需要用言语表达。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显现出“尽在不言中”的大彻大悟,故而被禅宗所推崇。

伟人也出自凡人。释迦牟尼青少年时不算“伟大”,直到29岁放弃太子的尊贵身份,离开王宫的安逸生活,经过6年漫长的苦难修行,35岁时才在一棵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以成佛。

既然要当“伟人”,就应有比凡人广阔的襟怀,否则,如何谈得上是“伟人”?

“伟人”如若不忘初心,能够牢记“红花也由绿叶生”,则其思想境界就尤为难得。

“伟人”若不“背叛”凡人,而且能够始终坚定如一,竭尽全力为芸芸众生谋取福祉,也应该像自然界中艳丽的红花那样,永远不会背叛同根而生的绿叶。

“红花也由绿叶生”,这,不仅是自然的意趣,本真的美学,更是“伟人”应该恪守的道德情操底线。

《中国科学报》 (2016-11-18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