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李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0-19
选择字号:
“化工新材料”研讨会
高端化工新材料亟待突破国产化瓶颈

 

本报讯(记者甘晓 通讯员李丹)“化工新材料”研讨会日前在中科院化学所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15年,仍然存在企业研发能力弱、产品开发缺乏主动性以及自主创新平台和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高级工程师王翊民介绍,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化工新材料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例如,国内自主开发的长碳链聚酰胺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目前已建成万吨级合成装置。

不过,与会专家认为,由于起步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仍无法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迫切需求。总体来看,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以跟踪仿制为多,自主创新的少。在我国已完成产业化和中试的上千种化工新材料产品中,目前只有长碳链聚酰胺等极少数产品为世界首创。此外,科技成果与工程化之间、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之间的“鸿沟”也制约着这一行业的发展。

为此,与会专家建议,学术界和产业界应不断加强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将未来研发重点瞄准高端合成橡胶、聚氨酯及关键原料中间体、聚芳醚等化工新材料。

据悉,此次会议为中科院化学所建所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新设立的化学科学奖学/奖教金捐赠仪式和冠名奖学金的签约仪式,以及2015年度中科院化学所冠名奖学金的颁奖仪式。

《中国科学报》 (2016-10-19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