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news/images/2015/9/20159242049422390.jpg)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是袁世凯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积极进行复辟活动,同时还推出尊孔读经,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对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
面对这股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作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异常憎恨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并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而努力探索。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尊孔复古,要求思想自由。该杂志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观点。《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文章,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新青年》从1918年1月起出版第四卷第一期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左右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1917年爆发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文章。
陈独秀、李大钊等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提出,当前的中国人努力学习科学,反对迷信,建立民主,反对独裁统治,号召人们学习使用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其实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一天一天地深入,面对中国落后的状况,许多年轻人被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出来的新思想所吸引着,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有了先进思想的指导,又有了许多进步年轻人的加入,新文化运动日益发展。
这场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爆发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新文化运动从发起的那一刻起便提出了自己的口号,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这里的“德先生”是指“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是指“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即民主与科学的指导下,人们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从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主与科学的具体体现。
《中国科学报》 (2015-09-25 第2版 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