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车文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24
选择字号:
心在云间 脚在地下
——从小竞赛谈大学生科技创新

 

■车文荃

这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新概念、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高校是国家创新群体中的重要一员,身在其中的莘莘学子,或许更需要对创新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日前,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了校内创新大赛,颇有一些感悟。

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个令人捧腹的情节。教授在课堂上让学生给“机械”下一个定义。班上最聪明的学生给出了一个简洁的答案——任何能够简化工作或节省时间的事物都是机械,而另外一个死啃书本的学生则一字不落地背出了书上冗长的一段定义。虽是影视剧情的虚构,但仍然折射出教条式教学的荒谬。何为“创新”?或许一切能够让人类的生活变得简便和舒适的构思及实践,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大学生们关注的科技创新,其实就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并最终在生活的土壤中开出的花朵。但是,缺乏专业基础和其他能力素质的支撑,盲目投身其中,显然是不可取的。高校学生要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以下三点十分重要。

科技创新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这次参加创新大赛的项目,几乎都是来源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如在生活中碰到电源插头无法自由控制开关的问题,因此希望结合无线网络技术来加以解决。智能花草管家结合传感器技术,则有可能为爱花者解除后顾之忧。爱美的女生因为涂抹指甲油所碰到的气味难闻和有损健康的困惑,则有可能因为配方和用料的改进而展颜一笑。因此,创新离不开对于生活细心的体悟和观察,并非不可触摸。

科技创新的实现取决于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复合的知识结构。创新大赛中学生暴露出将创新付诸实现的瓶颈——专业知识的不足。不少项目只是原理构想,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项目无法进一步推进。另外,大多数的项目不仅涉及某一专业领域,更需要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对于立意创新活动的大学生们来说,学好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即便一生皓首穷经,也无法精通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团队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一些大的科研项目中,往往集聚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能人,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系统性的研发工作。

科技创新的推广依赖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在大赛中,参赛者口头报告项目构想及实施过程,同时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大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不足,比如逻辑思路不够清晰、重点不突出、口头表达能力不够等。而事实上,在科研创新的过程中,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创新群体。学好专业基础,拓展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是高校学生创新的基石。同时,于平凡的生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新之花才能在现实人生中灿然盛开。(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5-09-24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