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24
选择字号:
创新激荡思想火花
——第五届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节侧记

 

■本报记者 陈彬

一台测血压仪可以被放在什么地方,医院?家庭?医疗仪器商店?街边的便民医疗点?

除此之外呢?

9月17日,一台血压脉搏无创检测装置就被放在了北京工业大学第五届科技节开幕式暨科技成果展启动仪式的现场,与它一同被放在这里的还有来自该校学生的100余项科技发明创造。而这样的“展出”,北京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开展了五年。

场地小了

北京工业大学的科技节始于2011年,其“展科技创新之光,助青春梦想起航”一直贯穿始终。在科技节举行的这段时间里,北工大将举办包括科技竞赛、学术报告、作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科技作品展无疑是科技节的重头戏。今年,该作品展共展示了从该校24个院所、6个工程实训室、7家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精选的百余件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科技节真正实现了“师生总动员”。 “我们第一次将教师成果展引入科技节,还顺应国家创新创业大潮,引入了‘创业之蓝’展区,增设了‘挑战杯’优秀作品专区和毕业设计优秀作品专区。”采访中,该校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任永方说。

任永方所说的“教师成果展”被安放在了科技作品展的一侧。由于场地限制,今年成果展陈列的作品展板并不算多,这让该校科技发展院先进技术办公室主任刘伟多少感到有些遗憾。“我们当时给科技节推荐了一百多项老师们的技术发明,但场地还是太小了,很多都没办法展示。”

刘伟在发出这声感叹时,正好站在一幅巨大的“科技树”旁边。这张铺在地面上的图画,借用一棵树的结构,列举了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该校所取得的数十项重要成绩,从1981年成功研制的TP-801单板计算机,到今年5月,该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机械工程以及数学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400名。

“建校55年以来,我校师生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三大战略,为首都经济社会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科技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科技节开幕式上,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如是说。

互动多了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架血压脉搏无创检测装置是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的作品。在科技展现场,学生当场为观众测量起了血压和脉搏。

彭坤是这台仪器的研发团队成员之一。据她介绍,他们的仪器可同时检测四肢血压和脉搏波,整套设备成本低廉、利于普及。而为了完成这一设备,他们整整花费了两年的时间。

就在彭坤和其他团队成员忙着给观众们测血压的时候,一位个子不高的男老师在一旁充当起了“讲解员”和“推介员”的角色。这位老师其实并不是研发团队的一员,自科技展一开始却在这里做起了“义务劳动”。

这位老师叫李承杰,是彭坤所在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在交谈中,李承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几乎每年的科技展他都会到现场为学生们“助阵”。“我们学院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创新项目都是与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今年,我们的这些项目更是可以直接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李承杰的这番话,言语间透着一份骄傲。

因为每年都会到科技展现场,所以对于科技展这几年的变化,李承杰也有着亲身的体会。“今年感觉学生们的项目整体有了提高。”他说,一方面,很多之前只是一个雏形的项目,今年都已经成为了几乎可以量产的成型产品;另一方面,大量互动性更强的项目也让整个展览的观众参与性更强了,更能启发观众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李承杰的这番感慨是有着事实依据的。在科技展现场,记者看到除了可以测脉搏、血压的设备外,还有大量接地气、能互动的创新成果——观众可以骑上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学生自行研发的新型便捷式折叠自行车遛上一圈;在一旁,应用数理学院学生研发的等离子扬声器正播放着动听的音乐;如果不喜欢骑车,还可以站在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研发的两轮自平衡机器车上,体验一把另类的“驾驶”感受……

冲动有了

在科技展现场接受“免费测血压、脉搏”服务的观众中,有两位黑人留学生。而当记者向他们询问测试结果时,其中一名叫赛博的留学生指着站一旁的同伴笑道:“我比他健康!”

赛博来自科特迪瓦,到中国留学已经有两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参观科技展,当被问及看到这些展品的感受时,赛博伸出了大拇指,连声说道:“相当不错”。

来中国留学,赛博学习的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看着眼前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同学展示着各自的技术发明,也让他有了一种冲动:“明年我也想参加一下这个活动。”

而这,其实就是学生科技展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从创立之日起,北工大的学生科技节都是选在每学年开学之初举行。2011年,北京工业大学首届科技节甚至是在开学典礼当天中午就宣布开幕了。对于这样做的原因,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想将科技节纳入新生入校教育中,这样既可以减少新生对科技创新的陌生感;同时,当他们看到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师兄、师姐都能做出很棒的发明时,也可以树立科技创新的自信心。

显然,赛博的一番话会让科技节的组织方很欣慰。

事实上,在科技节的现场,类似的“冲动”其实并不少见。采访中,一位本科生也发出了和赛博几乎一样的感叹:“我回去得好好想想了,看看明年我是不是也可以参与一下。”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在科技展上看到“赛博”们。那时,他们会站在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项目一旁,向眼前的观众传播曾经在他们内心中燃起的那份冲动。

《中国科学报》 (2015-09-24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