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18
选择字号:
2.5天休假模式能实现吗


 

■本报记者 韩天琪

目前政府对于发展旅游、推进带薪休假往往都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而非保障公民休闲权的角度出发的。是到了跳出单纯的旅游经济,而将国民福利放在首位,多算权利账,少算经济账的时候了。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媒体普遍将《意见》中的相关条文解读为鼓励“周五下午+周末”两天半短假,这一消息也引发网友热议。有不少网友认为,很多企业连周末双休都落实不了,更何谈两天半短假,这是一种奢望。也有网友认为,机关事业单位有条件推行小短假,而囿于经济利益等考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因而担心“小短假沦为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扩大权利差距。

那么,此次《意见》中涉及的“2.5天假期”会对我国的假期制度安排产生什么影响?未来假期制度应该走向何方?

“2.5天假期”不应过分解读

“2.5天小短假的三大关键词是‘鼓励’而非统一、‘夏季’而非全年、‘有条件’的单位而不是全部,这说明这项政策惠及的群体和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正是这三个关键词决定了这项假期没有办法在全国普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在很短的暑期获益。这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人们的假期安排方式。”

刘思敏认为,《意见》中的这段文字被解读为每周五下午放假,与双休日连休,形成“小短假”。“这是一种选择性解读,可以说是片面的,而其深层原因很简单:对于劳动者来说,假日是越来越重要的权利与福利,而不是、也不应该只是经济发展的工具。”刘思敏说道。

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教授王兴斌也强调,所谓的“2.5天假期”的前提是在夏季,而不是全年。“中国的企事业单位历来有在夏天放高温假的传统。就我所知,有些企业到夏天最热的时候会采取缩短工时、延长午休时间或在最热的时候放假几天等降低劳动强度的办法来维护职工权益。所以我认为这个建议的本意是想在最炎热的夏天给职工多留一点休假时间。”王兴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王兴斌认为,这个方案的提出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 “按照国务院的分工,放假方案的制定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职责范围,但人社部日前表示,并未研究过2.5天假期的问题,这说明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尚未进行有效沟通。”王兴斌说道。

“2.5天假期”会否成为特殊福利

针对广大网友提出的担心“小短假沦为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扩大权利差距的问题,刘思敏表示,《意见》中将“2.5天假期”安排称为“灵活调休”。按照刘思敏的理解,这个假期并不是“多出来的假期”,而是“挪出来的假期”。

“也就是说如果你休了这个假,也要在其他时间将这个工作时间补上。这样的话有可能某个单位会统一调休,也有可能单位内部不同员工有不同的调休时间。总之肯定不是每周都多放半天假。”刘思敏解释。

而王兴斌则认为原则上应谨慎对待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2.5天假期”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态中,2.5天假期很有可能沦为有些单位和部门的‘特殊权利’。有些单位连正常的两天休假都保证不了,正常的8小时还保证不了,带薪休假还保证不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先解决那些最重要的问题。2.5天假期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但我认为现在多数人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王兴斌向记者举例,在《意见》公布之后,湖南省某旅游局宣布在当天下午放假,这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这种做法在客观上加强了社会的不公平。”

刘思敏也认为,政府和执法部门都应该首先从保证五天工作制的普遍落实开始,“小长假”“小短假”不应该成为重点。

多算权利账,少算经济账

某旅游公司预计,“2.5天假期”如果落地,周末出游人数将扩大三成,该公司分析说,如果实现“周五下午+周末”休假,不仅可以增加一天住宿,还可以让周末两日游变成3日游,甚至更长,进而让每个周末都成为小长假,也会使很多人改变习惯,把周末用于旅游。

对此,王兴斌认为,如果真的实行夏季2.5天小短假,确实会有一部分城市居民在周五下午就出去旅游,但这种作用不宜夸大。“据我判断,这个人群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还是会利用这半天假,采取多种休闲方式。实行2.5天假期会对城市周边的郊区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居民对于休闲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绝大多数休闲还是在本地。”王兴斌说,在夏天增加休息时间不仅仅是为了推动旅游,政府部门不应把什么都和旅游联系起来。

“我认为,此次《意见》颁布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弹性休假。带薪休假、‘2.5天假期’,都是想把全民的休假分散。”王兴斌接着说。

学界对假期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有两种意见,一是分散型的带薪休假,另一种是集中型的黄金周。

王兴斌认为黄金周不是最好的办法,可以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这种办法的本质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把全国职工的休假集中在几天当中,人为地加剧了休假、休闲、旅游的不平衡性。我本人一直主张加快推进带薪休假,慢慢淡化黄金周。”

王兴斌强调,职工个人休闲和休假的权利是私权,应该把安排这个权利的主动性交还给公民自己。“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保证社会各部门的正常运行,集中休假时社会各部门会集体陷入‘停工状态’,但带薪休假不会使社会的运行中断。”

而支持增加黄金周供给的刘思敏则表示,现在黄金周的拥堵暴露的是劳动者的休假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了休假出行的“堰塞湖”。如果能增加黄金周的供给,无疑比小短假、小长假以及“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带薪休假都更有现实意义。

刘思敏和王兴斌一致认为,目前政府对于发展旅游、推进带薪休假往往都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而非保障公民休闲权的角度出发的。是到了跳出单纯的旅游经济,而将国民福利放在首位,多算权利账,少算经济账的时候了。

《中国科学报》 (2015-09-18 第2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