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18
选择字号:
潜水:漫步在水中世界

 

■本报记者 王剑

时令已经入秋,随着气温的走低,那些热爱水上运动的人们或许准备奔向南方温暖的海洋——随着潜水运动风靡全球,走入水中世界已不再是幻想。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郭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无须学会游泳,也无须事先学习潜水,也可以感受到潜水的乐趣。

从战争工具发展到休闲运动

遨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000多年前,一些军队就用羊皮袋充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潜水记录。

职业潜水的前身,要算160年前英国人发明的头盔式潜水。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后来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水下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

郭黎指出,潜水的好处不仅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并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在美国及日本,潜水运动甚至被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辅助手段。研究显示,水对人体的均衡压力有助于血液循环,水下长时间的吸氧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并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专业性和技巧兼备

郭黎告诉记者,潜水是一项专业知识和技巧要求很高的运动,技术水平越高,水下的乐趣也就越多。但是,非专业潜水者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潜水,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

一般意义上休闲潜水指的是水肺潜水。水肺潜水是背着气瓶,利用水下呼吸器的一种潜水,通常深度不超过30米。它不同于水面的浮潜,也区别于背着多个气瓶的深度潜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种潜水不需要考取证照,即使不会游泳也能享受它的乐趣,如果会游泳的话,可以更好地适应水中的环境。郭黎建议,水肺潜水必须有教练带领才能下海体验,初学者下潜深度最好不要超过12米。如果想在潜点跟着导潜进行自由潜水,而不是由教练手拉手地带领着下水,则必须拿到潜水证照。这种潜水证照有不同级别,每个级别都包含不同的知识和技巧。

水肺潜水需要专业的全套潜水装备,包括面镜、呼吸管、脚蹼、呼吸器、潜水仪表、气瓶、浮力调整背心和潜水服等;另外,在开放水域潜水时,还需要携带潜水刀、水下手电乃至鱼枪等辅助装备。

容易出现的损伤

水下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就增加约1个大气压(即使在游泳池,敏感的人下潜1米也会感觉到耳膜的压强变化)。因此潜水时,在水的压力作用下,耳膜受到压迫,耳膜连同周围肌肉拉扯会引起耳膜疼痛。为了最大限度减轻耳膜疼痛,需要在下潜前做耳压平衡动作。无论是在潜水课程上还是体验潜水前,教练一般都应该教会这个耳压平衡动作。

郭黎告诉记者,耳气压伤、减压病及溺水相关损伤是休闲潜水最主要的损伤。其损伤概率在7~35例/10000人或2~152例/100000次下潜。年龄超过15岁的人中,休闲潜水的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在0.013%。其中,溺死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导致潜水损伤有多种因素,与潜水者相关的因素包括缺乏训练和先期存在的医学因素;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包括空气温度和潜水后乘坐飞行器;与潜水相关的因素包括失去对浮力的控制,上浮速度过快及重复深潜。另外,潜水者发生溺水事故,多数原因是由于气瓶空气耗尽。

郭黎同时还提示,有些病患不适合潜水,包括感冒、神经过敏病、有耳鼻疾病、心脏病、高(低)血压、醉酒后、糖尿病、心理因素等。此外曾做过胸腔手术的人也不宜潜水。

虽然潜水的损伤并不多见,但是定量研究已知风险因素的作用及对无症状损伤(脑损伤)非常必要。郭黎认为,加强和遵守潜水安全事项,比如深度/次数限制,上浮速度等也非常有必要。

郭黎最后指出,无论何种性质的潜水,都会伴随着相关的身体损伤,因此潜水者应该严格遵守潜水注意事项。

《中国科学报》 (2015-09-18 第12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