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韩琨 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23
选择字号:
我们的毕业照


 

照片见证的爱情

有一种毕业照,别的高校拍不到,也不是谁都可以拍。唯独站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校碑前,主角是一对情侣,在定格的一瞬间,那种妙不可言的情愫才会油然而生。它就是传说中的“连理”照。每年来拍“连理”照的情侣有很多,有国防生的朴素爱情,有民国风的缠绵悱恻,而丁国栋与李原宇的爱情故事也许只是当中最平凡的一个。

丁国栋是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生(五年制)。他笑着告诉记者,他和李原宇其实“就是一个学长追学妹的故事。”

2012年底,在校团委组织部任职的丁国栋与在校学生会文化部工作的李原宇,相识于学校的山上礼堂。

“当时,我是学生评选活动的负责人,她所在的文化部正在负责大工‘峰岚杯’的筹备工作。我们都要上山上礼堂,也要晚上,甚至通宵工作。大家在工作中都有说不出的苦。”丁国栋说,于是,剧情就这样展开——学妹认为学长挺厉害,学长觉得学妹挺可爱,加上两人都是大连本地人,便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一年之后,丁国栋开始接触单反,“有时候我会把给她拍照当作一种乐趣”。在他俩都不太忙的时候,丁国栋就会掏出相机给女友拍照,有时在大连的某一景点,有时在他俩都很喜欢的咖啡厅里。直到有一天,学校要求提供一张生活照,丁国栋才猛然发现电脑里所有的照片都是女友的,自己的一张也没有。

后来,每年毕业季的嘉年华上,他依然会给女友拍照,也找来其他同学为他俩拍合影。第一年的合影在女友所在部门的摊位上,四周很热闹,镜头中也不止他们两人。“其实,我们拍照的场景很随机,没有刻意寻找代表性的建筑,有些背景只有大工师生甚至我们本人才知道。”

把自己也加入镜头,丁国栋说他有点“小小的私心”。那就是从2013年至2015年,他在形象上有变化——减肥成功了。“照片上的我更加精神,和女友在一起,我可以从她身上汲取正能量,奋斗的时候也会把她放在心里。”甚至在他减肥时,想到的也不光是自己减肥,还可以借机带动女友一块运动。

3年毕业季嘉年华合影,是他们在一起的见证。今年,他俩毕业了,合影中,一张缤纷的相片墙前,他俩秀出了“毕业了我们还爱着”的宣言。

虽然毕业季有关爱情的故事很多,有浪漫到极致的草坪婚礼,也有人选择毕业以后说分手,但丁国栋和李原宇更喜欢这种细水长流的感情。“与他人比较,我们的故事微不足道,但我希望在微不足道中找到共鸣,让大家看到我们的故事,能对大学爱情多一份信心。”(温才妃)

室友的大合照

已经在律所工作好几年,毕业袍也穿过两回,但提到印象最深的毕业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蒋首先提到的还是大四毕业时和本科室友们的一张大合影。用她的话来说,这张照片“挺搞笑的”。

那是在学校法学楼的大台阶前,当天是学院的集体合影,小蒋和寝室里的另外五个姑娘早早地梳洗整理,来到了集合地点。距离学院毕业生统一合影的时间还早,六个姑娘就策划起寝室的小集体合照。

“因为每个人手上都有学位帽,所以我们就想来一张经典的抛帽子合影。”小蒋回忆道,然而,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想法实践起来却是意想不到的困难。

“我们请了学院里比较会摄影的同学过来帮忙,反复试了很多次,拍了好多张,结果却没有一张达到预想效果的。”她说,“扔帽子的动作很难控制,大家的表情也没法统一,很难做得同时控制好。”

“而且,我们六个人都怕帽子掉下来会砸到自己,所以抛出帽子之后就会下意识地抱着头,表情也是担惊受怕的。”最后,留下的合影是六个表情各异的姑娘和抛得高高低低的学位帽。

“老实说,我们的表情简直可以用狰狞来形容,哈哈。”时至今日,小蒋一想起这张并不完美的寝室合影,还会笑出声来。

事实上,虽然大学读了四年,但寝室六个人聚集在一起的集体活动,还真的不多。也正因为如此,每次看到毕业的六人合影时,她总会想起一些为数不多的“集体时刻”。

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每次期末考对小蒋她们来说都是一场硬仗,闭卷考试很费力,开卷考试也没有轻松到哪里去。有一年证据法考试,老师提前告诉大家是开卷,但是复习重点却让同学们自行总结,工程量颇为浩大。那场考试定在一个下午,考试前一天,小蒋所在的宿舍迎来了复习考试史上的第一次集体通宵。

“我们六个人分工合作,在宿舍里通宵做复习资料。”小蒋说,那真的是一场齐心协力的“奋战”,“做完天都亮了,然后我们赶紧各自休息。”

后来,大家的通宵复习还有过几次,“早上八点半的考试,我们也通宵做最后的复习,从考场出来脚步都是虚的,然后再回到宿舍集体‘躺尸’。”

聊天时,小蒋提到,在她看来,大学里的室友关系并不一定所有人都特别亲密,“有的人某些特点你接受不了也很正常,但四年相处下来,对于室友,总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 (韩琨)

镜头里的绷带

大学毕业要拍毕业照的时候,西北大学的程浩正受着伤,一只手掌上缠着厚厚的绷带。

好在不是腿受伤,所以也不影响他跑来跑去地跟同学合影,大喊着“茄子”跟大家笑作一团。但没过多久,程浩忽然想起了什么,便跟旁边手拿相机的一位室友嘀咕了几句,两个人便转身向离他们不算太远的教师家属区走去。

程浩是要找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姓李,大三时教他们摄影课。之前程浩和李老师通过电话,想请她今天过来留一张合影,但很不巧的是,李老师今天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

“但这张合影,我是一定要照的。”采访中,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程浩谈及此事,语气还是挺坚定的。

其实在大三刚刚上摄影课时,程浩和李老师之间仅仅是最普通的师生关系,李老师甚至都没注意到班里还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男生。这一切发生改变是在学期末的时候。李老师的期末作业是要求每位学生自己拍摄、冲洗一组照片。冲洗照片的地点就在教学楼的一间暗室里,在学期的最后两节课,学生们分组在她的指导下完成冲洗。

“我的照片完成的不多,冲洗出来的效果也还行,不知不觉间,一节课就结束了。”程浩说,当大家都开始收拾东西时,他发现暗室的地面上还放着一大瓶冲洗液,于是决定帮忙把它搬到一旁的柜子上。而就在他刚刚将冲洗液搬离地面时,意外发生了——冲洗液从他的手中一滑,摔到了地上,瓶身立刻被摔得粉碎。程浩张手一看,一条长长的口子从掌心划开,鲜血瞬间流了出来。

“当时,我心里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自己的伤势有多重,而是学校不会让我赔冲洗液吧?”程浩说。

李老师当然没让他赔,反而是第一时间帮他处理了伤口,并立刻带他去了医院。由于伤口过大,需要缝针,李老师又忙前忙后地陪他到接近午夜,才将他送回宿舍。

程浩的伤很快好了,但他和李老师的缘分却就此结下了。在养伤的那段时间,李老师时常会打电话问问情况,慢慢地,两个人的话题就从聊伤势转到了聊学习、工作、人生。在这之后,程浩实习、写论文、找工作,几乎每到为难的时候,总会想起李老师。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程浩顺利找到工作,而他们也到了离别的时候。

其实很早以前,程浩已经决定要好好和李老师拍几张毕业合影。而且,非常“凑巧”的是,就在临毕业前的一场球赛上,程浩的手掌再次受伤,并又被缠上了绷带,这让两个人都有些哭笑不得。于是,在两个人的合影上,程浩故意把受伤的左手直直地伸到镜头前,在手背后,是两张笑得分外开心的脸。(陈彬)

精彩毕业照之“最”


 

最浪漫 丁国栋供图


 

最武侠

 


 

最牛气

 


 

最魔幻

 

最怀旧

毕业照“史话”

因为人们想欣赏光影,所以有了照片;因为人们想欣赏青春,所以有了毕业照。

究竟第一批毕业照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大学,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好考证的事情,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现代大学在中国出现后不久,“新青年”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自己青春的靓影留在了毕业的照片上。

目前记者在公开媒体中能查到的最早一张毕业照,来自于1918年。当年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的毕业生与老师们在北大办公处门前留下了一张照片。在这张合影中,有蔡元培、有陈独秀、有梁漱溟、有冯友兰……与其称其为最早毕业照,还真不如称其为最“牛”毕业照。

时间慢慢推进,中国的大地也开始被战争的硝烟弥漫。国内大学也开始在祖国的土地上颠沛流离。此间,最著名的大学自然要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有机会,一张毕业照也是这些身处战争中的学子们所必需的。

应该说,较之于更早的时候,抗战期间的毕业照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更早时候的毕业照中,虽有学生身着西式服装,但长袍马褂者居多;而到了抗战时期,西装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师们身上,学生们的服装也更加具有现代气息。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较早的时候,在拍摄毕业照时,老师究竟是在前排还是在后排,似乎并不是很重要。李大钊就曾在与北京女高师毕业班的合影中,带领着老师们站在了学生身后。而到了抗战时期,老师们便慢慢坐到了照片的最前面。直到现在,“领导坐前排”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定式。

战争时期过去了,新中国成立了。祖国的一切都欣欣向荣。大学生们也在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不得不说,新中国早期的毕业照依然很有些战争年代“整齐划一”的感觉,缺少学生自己的个性表达,但比之前有进步的是,学生们的服装显得更加活泼了。毕竟,新的生活开始了。

然而,“新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文革’的到来使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10年之后,当‘文革’过去,新的一批大学生即将毕业,中国的大地开始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此时的毕业照,已经少了很多之前程式化的模式,学生们的服装变得更加多样——虽然绿军装依然是主流,但衬衫、连衣裙也已经出现在了毕业照中,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脸上更多了一些轻松和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彩色照片的出现,毕业照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起来。而且,随着人们思想的日益开放和审美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颜色开始出现在照片中。行至上世纪90年代,大学里的毕业照已经和今天最普通的毕业照区别不大了。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

新世纪以来,大学毕业照最大的突破在于从形式上冲破了固有的模式,开始越来越强调个性和创意。这点在越来越多的“史上最牛”毕业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新一代大学生最可贵之处。

历史还在发展,未来的毕业照又将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陈彬)

毕业照拍摄指南

●每个人可以给自己取个外号,将外号用标牌举出来,以作为永久的回忆。

●人多服装整齐的时候,所有人比划同一姿势,比如“走你”。

●以某部电影、电视剧为背景,拍一组有情节的照片,偶尔当一回“大哥”、盗一回“墓”也无妨。但对小伙伴的服装要求高,而且一定要“装”得很好。

●尝试一次反串,也很不错。看男生穿裙子,女生穿西服,一定乐得开怀大笑。

●女生多的学校、专业,圆她们一回女神梦。民国风、小清新、希腊女神范、韩装丽人等都可以拍。

●利用近大远小的原理,摄影师指挥镜头里的小伙伴,拍出手托太阳或大手捏小人的效果。

●可以尝试一下剪影片,在清晨或黄昏时拍摄,镜头中的小伙伴摆好pose很重要。

●可以让镜头中有镜头,拍出画里有画的效果。比如,用双手的拇指、食指搭一个“相框”,一起收到镜头里。(温才妃整理)


 

(本组摄影作品来源网络,请作者见到后与本报联系稿酬事宜)

《中国科学报》 (2015-07-23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