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23
选择字号:
北京“七下八上”时段降水缘何增多

 

本报讯(记者潘希)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是北方地区的雨季。据统计,7月6日至19日,北京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平均降水量为105.1毫米,较常年同期的76.2毫米和近10年同期的66.3毫米,分别偏多近四成和近六成。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介绍,今年进入7月以来,北京地区降雨过程较多,累计雨量大,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山前一带降雨明显,局地性、突发性都比较强。华北地区之所以会形成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降雨,与冷暖空气活动或者大气环流的配置结构有一定关系。

“这个时段,副热带高压北跳,跳到长江以北,因此华北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气流控制下,这是一支暖湿气流,如果遇到北边下来的冷空气,冷暖空气的交汇点就会汇集在华北,因此形成时间长、强度大的降水。”孙继松解释说。

针对降雨的预报问题,孙继松说:“在天气预报中,强降水预报是难度最大的,以对流性、不均匀天气为主的短时强降水预报难度更大。由于降雨天气的影响系统不同,导致每次降雨的强度和落区都有所不同。”

《中国科学报》 (2015-07-2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