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潘希)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是北方地区的雨季。据统计,7月6日至19日,北京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平均降水量为105.1毫米,较常年同期的76.2毫米和近10年同期的66.3毫米,分别偏多近四成和近六成。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介绍,今年进入7月以来,北京地区降雨过程较多,累计雨量大,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山前一带降雨明显,局地性、突发性都比较强。华北地区之所以会形成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降雨,与冷暖空气活动或者大气环流的配置结构有一定关系。
“这个时段,副热带高压北跳,跳到长江以北,因此华北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气流控制下,这是一支暖湿气流,如果遇到北边下来的冷空气,冷暖空气的交汇点就会汇集在华北,因此形成时间长、强度大的降水。”孙继松解释说。
针对降雨的预报问题,孙继松说:“在天气预报中,强降水预报是难度最大的,以对流性、不均匀天气为主的短时强降水预报难度更大。由于降雨天气的影响系统不同,导致每次降雨的强度和落区都有所不同。”
《中国科学报》 (2015-07-23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