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9
选择字号:
临别的嘱托

 

编者按

凤凰花开,离别曲响,又到了大学校园里一年一度的毕业季。

当学子们背上行囊,行将走向远方时,那些来自于老师,平时里听起来或许有些“闹心”的唠叨之声,此时似乎也变得亲切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唠叨声,以后将很难听见了。

每年的毕业典礼,校长们都会对自己的学生发表一番临别赠言。这些谆谆叮嘱中,有祝福、有希望、有告诫、有提醒。而所有这些言语背后,无不渗透着母校对行将离校的学生们那份满满的爱。

如今,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已经陆续落幕,一位位校长也对自己的学生讲述完了最后的嘱托。那么,他们今年都说了什么呢?

本版特刊登几位校长的发言,以飨读者。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

从“一”走向无穷大

今年4月的“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邀约了一批大学校长推荐几本书,我当时推荐了上大学时曾读过的乔治·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今天,我就借此机会,给同学们谈三点希望。

首先,努力把1变成无穷大,实现无穷大的抱负,成就无穷大的人生。同学们今天能顺利从本科、研究生毕业,自然是从1而不是从0出发,应该说都有一个非常好的起步,更重要的是还面对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家知道,今天的“互联网+”为我们开辟了无穷大的空间,可以成就同学们无穷大的事业,同学们可以为国家作出无穷大的贡献。有人说,“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使得我们每一个成电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可以说在电子信息领域我们电子科大离世界一流从来没有这么近过。

当然,要做到无穷大,而不是无穷小,就一定要让优秀成为习惯,就要尽一切可能去追求卓越。大家知道数学里面有个有趣的现象,无数个0.9相乘下去,结果会趋近于0,也即凡事只做9分努力的自然结果。但是,无数个1.1相乘下去,结果却是无穷大,也即凡事110%的努力的自然归宿。其实,这相差的0.1就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和优秀的标准所决定的。

其次,善于把0变成1,跨界创新是关键,交叉边界上风光无限。把1变成无穷大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善于把0变成1,0变成1就是要无中生有、敢为人先,要靠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唯有超越,才能强大。同学们,“互联网+”的“+”就是跨界,就是要我们学会跨界创新、交叉创新,要敢于跨界,跨入到别的行业、别的领域、别人的地界。世界那么大,等着你们去走走、去看看、去改变!

第三,努力把1+1变成大于100,团队的作用、群体的智慧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靠单打独斗,今天收获1分,明天收获1分,你1分、我1分,实现1+1=2,2+1=3,……这并不难,难的是1+1>100,大于1000。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功,要对社会有大的贡献,组织团队、带领团队,吸纳众人所长,引领更多人跟你一块干,这才可能实现1+1大于100、1000,这就是我们讲的帅才、引领性人才、精英人才的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

追求真理可以任性

忠于祖国,是我们的立身之基;忠于事业,是我们的立业之本;而忠于真理,是我们的立德之要。

大学的宗旨何在?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也曾告诫学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躬逢盛世,国运昌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难免在兹念兹,言语间自然离不开科技创新。你们何其幸运,成长在祖国科技事业的春天里。

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的一席讲话曾令我感佩万分、信心百倍。他说:“一个国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学家。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体面有尊严。科学家受尊重,创新才蔚然成风。”最近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十二五”建设成果的回顾总结,对此也有深切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科学技术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创新”已经成为领导人讲话中频度最高的词汇之一,“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创新的风起潮涌、日新月异,感受到创新对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时代多么重要。

同学们,作为当代研究生,你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兼济天下”的担当,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你们离开母校时,你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在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国人的精神和灵魂也出现了巨大的空白。社会的进步难道一定要以退化作为代价吗?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做学问的心态,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不断审视社会、审视自身,建立起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一个不流俗、不盲从、不犹疑的人。请不要忘了坚守精神家园,不要忘了灵魂的自我修炼!有钱不能任性,但是追求真理、忠于真理可以任性!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华中大人

有同学说,毕业典礼是大学的最后一场报告;我想说,毕业典礼还是你们真正的成人礼。毕业后,你们有继续深造的,有奔赴各个工作岗位的,也有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无论在哪里,你们所代表的一定是新一代的华中大人。

无论在哪里,请做一个负责的、拥有爱己之心的华中大人。作为当代新青年,你们身上肩负了很多责任,在对国家、社会负责的同时,请首先学会对自己负责。大学这几年,相信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对自己负责。毕业后,无论在哪里,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颗爱己之心,再累也不要丢下健康,再忙也不要忽略家人,再困难也不要忘记为有需要的人尽一份心力。

无论在哪里,请做一个清醒的、保有慎独之心的华中大人。这个时代是大变革时代,是价值观念多元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你们带来了机会,也给你们带来迷茫。回顾华中大的历史,九思先生以爱才惜才之心,使学校打破常规快速发展;裘法祖院士以仁者仁医的风范,让医学归于大众……无数华中大人在时代的变革中,用自己的执着时刻保持着清醒和明亮。“君子慎其独。”慎独是独思,慎独是自省,慎独是修炼。毕业后,无论在哪里,希望你们在面对名利时能抵制诱惑,在取得成就时能心怀感恩,在追求卓越时能不忘初心。

无论在哪里,请做一个独特的、富有创造能力的华中大人。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阶段,中国的发展给你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业机遇。创新创业不是无中生有,需要学习与积累;创新创业不是心血来潮,需要磨炼与坚持。毕业后,无论在哪里,希望你们都能在创新中超越自我,在创业中成就自我,在创造中回馈社会。

无论在哪里,请做一个高尚的、怀有远大理想的华中大人。面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华中大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始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报社会、推动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一代的华中大人,你们正处于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年纪,未来30年将是你们人生中最精彩的30年,是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逐步实现的30年。毕业后,无论在哪里,希望你们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你们的事业梦、人生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

学会反思自身的不足

今天,我最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人一定要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最近我收到一位校友的来信,他已经是社会的成功人士,他托我告诉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一定要学会包容。

他在信中讲到,公司里每年都招收很多应届毕业生,他从新进的毕业生身上逐渐感受到了一种和社会文化不相容的东西,那就是走向新的岗位以后,孩子们总是不停地指责单位、抱怨社会,总是在挑出别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却很少反思自身的不足。正是在对别人的指责当中,自己的形象以及留给别人的印象大打折扣,慢慢地不被周围的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所接纳。或者用一句哲学的话概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恰恰是自己最大的不足。”

我之所以跟大家讲这些,是因为做人要求我们这样。大家常说谦虚是一种美德,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去弥补它,也是一种美德。看别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最好是多看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人才能长进,事业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发展。

如果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优点、别人的不足,这不仅会助长自身的骄傲情绪,也会助长我们对社会的负面印象,也会导致我们与周围的群体格格不入。因此,只有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去弥补它,多看别人的长处,并不断把它变为自身的素质,我们才会持续得到提高。

我曾经多次说过,越是做大事的人,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事业有成的人,越是谦虚。我曾经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有过很长时间的交谈,我们两人不停地交换意见。那时我刚刚当上校长,我就虚心向他请教大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丁先生说:“这方面我还不如你,你最好请教别人,我真的知之甚少。”这就是一个大科学家的态度,他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事情,直言相告。但是,每当和他谈起空间科学、实验物理,他就会娓娓道来,把整个发展史讲得一清二楚,将他所知道的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分享他的经验。但是,对于他不熟悉的领域,绝对一是一、二是二,如实相告。这就是做人的品德。

你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我只希望你们记住,走向社会的那一刻一定要牢记师长的教诲,记住自己辛勤努力这四年所作出的成绩,同时也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初入社会,有很多不足,经验不足、学识不足,我们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是你们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看不见别人优点的人,注定是一个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人,一个不断发现自身不足的人,未来的希望就向你们招手。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

基于“责任”的叮嘱

对当代年轻人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你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与父辈相比,你们思想更自由,意识更独立,志向理想和人生方式更多样。我相信你们能通过先天的优秀潜质和后天的精准规划,成就比父辈更加精彩的人生。但我更关心的,是你们的人格塑造、内心成长,你们是否还坚守着对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感,对学术和文化的尊重感,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传承的责任感,以及对他人的同情和包容之心,你们是否已经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将感到深深的欣慰。亲爱的同学们,基于“责任”这个话题,我还想再叮嘱你们几句话。

一是希望大家警醒,你们正面对一个责任意识愈发淡泊的年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告别了物质贫困、远离了信息匮乏的时代,但却是一个越来越讲求实效的逐利时代。身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人们已远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效率意识和竞争观念。许多人更加关注自我,更多盘算收益和付出之比,而责任意识正随之淡化。

因此,我想询问同学们,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们是否还思考一些遥远而宏大的命题?是否还坚守一份高贵而真诚的理想?是否还愿意担当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希望你们理解,整个社会群体的发展,基于秩序,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只有尊重和传承这样的秩序和关系,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创造文明。希望你们能深刻理解付出和责任的意义,将高贵的品格融入灵魂。

二是希望大家觉悟,维护良知的责任已经落在你们肩上。

梁启超先生曾说:“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之各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任何民族的崛起、国家的昌盛,乃至世界的和平,都离不开青年一代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可以说,责任是人生历程的支柱、社会发展的基石、国家稳定的前提,是人们可持续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责任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深层的东西。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希望你们不仅仅考虑个人的得失,更要深入思考国家、社会、人生的一些命题。希望你们作为社会的表率,不断彰显仁爱、真诚、宽容的人性光芒,带着感恩之心、赤子之心去回报父母、回报师长、回报社会。

三是希望大家坚信,你们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人的社会责任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林肯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

尽管舆论调侃你们“傲娇”“高冷”“玻璃心”,但我相信,你们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同学们,每一代青年都在前辈疑虑和不解的苛责声中走上历史舞台,最终都创下了超越前人的业绩。你们应该相信,前方的路虽然漫长,但你们终将站在舞台中央!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

成为时代梦想的践行者

同学们,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特色,每个时代也都有着承载民族期望的共同梦想。从全面深化改革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从“互联网+”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这个时代的梦想。同学们,你们作为时代精英,理应成为时代梦想的践行者,这不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使命。我想你们每个人都一定在思考,“我将如何去做呢?”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将个人的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是要心中有梦,做逐梦之人。老子曰:“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换言之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应有梦,没梦想的人生叫流浪,而有梦想的人生则是航行。梦想不是浮躁,而是积淀。同学们,作为青年一代的佼佼者,你们有着自己的梦想,更需要一次为了运用在大工所学而实现梦想的拓荒之旅。当然,前行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孤独与困苦、迷惑与不解,但只要你们的梦想与国家和时代的梦想紧密相连,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国家需求相一致,你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大放异彩。同学们,曾经的你们带着梦想来到这里,如今,你们将带着更大的梦想从这里离开,我希望你们在逐梦的路上,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成就新的辉煌。

二是要敢于担当,做有为之人。此刻,可能会有同学对毕业后的去向不太满意,甚至已经开始考虑着该如何重新选择。我想说,选择固然重要,但担当更为可贵。同学们,不同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追求,将决定着你们今后的选择和所要做的事情,事无轻重之分,关键在于你们是否能够敢于担当、尽职尽责地将当下事情做好。“担当”意味着你们要为选择负责,要对结果负责。今天,你们即将告别母校,我希望你们常怀担当、敢于担当,将当下做到最好。我深信,只要你始终做好当下,若干年后,优秀必将属于你。我期待着,有朝一日你们能站在大工杰出校友评选的舞台上,给学弟、学妹们讲述你们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

三是要甘于奉献,做感恩之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回想你们一路走来,得益于老一辈革命者用奉献换来的民族独立,得益于亿万人民用奉献换来的祖国富强,得益于一代代大工人用奉献换来的优质环境,得益于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关爱和培养。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实现时代梦想的需要,更是你们成就人生的宝贵品质。今天,在这样一个庄重的时刻,我希望你们在走出校门后,依然能够牢记“奉献”,我也相信,我们的大工学子在任何时候都会怀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奉献意识,更会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个人奉献的最大化。

同学们,饮水思源,从此刻起,你们应该更多地思考能够给祖国、家庭和母校做些什么。行胜于言,我希望你们能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感恩,成为有梦想、敢担当、肯奉献的新一代大工人,成为这个时代梦想的践行者。

(本版内容均为各校长毕业典礼讲话,有删减。本报记者陈彬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5-07-09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