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15
选择字号:
声音

 

顾伯洪(华东大学教授):

指导留学生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有感

经常看到咱们的宣传,说什么什么是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国际声誉。那么,既然有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国际声誉,国际上业内人员就会慕名而来,只要我们不是证明庞加莱猜想的那个和尚或涉及国家机密、敏感问题研究,像现在我国的开放程度,人家都会找到我们合作或来我们这里念书,就像我们要赴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或研究一样。可是现在到我们这里来的国际优秀学生还是很少,只能吸引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有时这些学生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由此也说明咱们的真实水平与宣传有很大差距,我们需要少说多做,真正提高我们的水平。我们的研究、教育和管理水平,离国际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能否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攻读学位,也是衡量一个教授、一个实验室、一个学院、一个学科、一个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们水平还很差,不是什么机构宣传、什么项目鉴定报告、什么评价体系中所说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同期水平,对国际优秀学生(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还弱,只能招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有一些优秀学生当然就更好了。

希望有一天,外国优秀学生考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热情像我国学生考T、G、I一样热衷和用功;申请来我国念书的愿望,就像我们优秀学生申请赴欧美留学一样强烈、趋之若鹜、势不可挡。这样,正是我国真正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这一天,也离中国梦的实现不远了。

金拓(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博士帽是职业生涯提升的助力还是阻力

学生的惯性思维和部分导师的为难情绪可能构成合力,影响到研究型大学一个学院的相关决策,涉及到博士生毕业标准的设定和学术成绩的评判。毕竟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并不存在着具有学术洞见和学术贡献的教授便具有学术决策发言权的必然逻辑。同理,一些研究做得更好、文章发表难度更大的博士生被评为最差的20%,须在上一级学位委员会重新答辩的事情时有发生。

面对这一现状,已经上了科研这条贼船并且尚未后悔的博士生不仅应意识到读博的意义就在于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急需却供给不足的人才,有意识地不随大流;还要避免被教师或管理层的一些有待深化改革的不合理规则影响情绪,以纳什均衡的分析,搞明白混指标毕业不是博士生职业生涯最佳选择。毕竟,这顶博士帽是职业生涯提升的助力还是阻力主要得由自己负责。

《中国科学报》 (2015-06-15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