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10
选择字号:
揭示遗传机制
对藏鸡品种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本报讯(记者冯丽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张亚平课题组对藏鸡和其他多种不同地区的家鸡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了藏鸡的高原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研究对藏鸡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均具有指导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期刊。

家鸡是表型多样性最为丰富的鸟类,是研究复杂性状进化的极佳动物模型。藏鸡是一种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古老鸡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对青藏高原特殊环境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例如,藏鸡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平原鸡,藏鸡的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效率较高。此外,其他家鸡品种在高原低氧情况下的孵化率远远低于藏鸡,这也是制约西藏禽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藏鸡的高原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研究甚少。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课题组从头组装了一个藏鸡基因组,并对5只红原鸡和其他27只不同地区的家鸡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整合比较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手段来揭示藏鸡的高原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藏鸡可分为两个群体,两者之间没有基因交流,据此推断这两枝藏鸡可能分别来自两个独立的世系。研究人员随后分别对两枝藏鸡群体进行群体历史模拟和选择信号检测,发现两个群体中受到选择作用的基因在钙离子信号通路中出现富集,说明钙离子通路在藏鸡的高原适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在基因组水平对藏鸡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评估,揭示了藏鸡高原适应潜在遗传机制,对藏鸡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报》 (2015-06-1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