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8
选择字号:
发展旅游科学呼唤青年人才

 

■本报记者 王卉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市场与最大的创新试验场。但日前,多位专家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当前国内旅游学科的研究与发展相对滞后于实践的需求,旅游科学正面临诸多挑战。

科学发展滞后于实践需求

当前,旅游正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需求。“在此过程中,不断迸发出全新的旅游现象、旅游问题和旅游经验,亟待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对这些现象进行解读,对这些经验进行提炼。”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邱鸣说。

过去数十年,在旅游规划、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旅游学界始终与旅游业同行。但相对而言,旅游科学的发展滞后于实践的需求。同时,建立在互联网思维和生态群落理念基础上的全新商业模式在不断涌现,这也在对旅游学者的研究提出新的挑战。

专家表示,旅游学的特点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经济、环境、生态、景观、文化、心理、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对区域旅游开发综合评价时,我们自然学科专业背景的,就感觉到需要更多社会学科领域的专家参与及合作。”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副主任钟林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青年人才是关键

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呼唤旅游科学,专家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人才:旅游学界还需要“大师”,需要战略家、规划师、设计师、管理者。“在旅游业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旅游事业有了新的要求,旅游学者应当承担起对旅游业有所研判、有所预见的责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封志明说。

从国家旅游局等官方数据来看,“80后”“90后”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而青年旅游学者以其充沛的研究精力、全新的国际视野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快速接受能力,正在迅速地成长为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我们是不是也能做成旅游学术界的‘莫干山会议’,成为促进旅游学界青年人才成长及对旅游学界发展发声的平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北二外教授厉新建这样解释举办此次首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的初衷。

莫干山会议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是青年经济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为了对年轻人能有所引导和帮助,使他们的学术成长更加顺利,此次研讨会应运而生。

《中国青年报》总编张坤评价,首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的召开,很大程度上为青年旅游学者搭建了相互研讨、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的平台。这对于中国旅游学术发展、对于青年旅游学者成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培养应引起重视

专家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更好地促成业内青年的新思考。同时,通过介绍各种基金渠道,帮助青年人才更好地申请经费来开展相关研究。

“在旅游态势发展非常蓬勃的时代,青年旅游学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勇于担当和自信,要立足于夯实学科基础,志向高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成升魁指出,青年人才要形成独立的学术人格、思考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争取扎根于现实实践当中。

“人才培养不光是强调量的问题,更须加强质的效果。”北二外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殷敏说,各地编制了很多旅游规划,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果做规划是为了政绩,用一个模式到处复制,就会产生问题”,而且复制一个模式的普遍程度越高问题就越大。

年轻人对旅游发展方向的思考和见解,要从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上提炼出来。“这是一种高度,也是一种情怀。”殷敏对记者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5-06-08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